在地方上,大晉設刺史、武衛將軍、地稅郎三大官員。
刺史管理一方,主管州府衙門,掌地方行政大權。
武衛將軍掌地方軍權,主征戰一事。
大都督被裁撤了之後,各州不再像往常那樣成立大量的主力軍團,每州僅設二到四萬的守備兵馬。
具體是兩萬還是三萬,又或者是更高的四萬,具體要由各州的經濟情況,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而決定。
如無調令,不得離開各州。違令者,誅之。
畢竟,如今被裁減掉大都督的各州,司、雍、益、南、交、揚、荊、徐之中,除了司州之外,其餘各地基本都是屬於大後方了,並沒有需要再像往常那樣維持大量的兵馬,僅僅只需要一部分常備的守備兵馬即可。
再則,雖然各州兵馬被大幅度裁減,廣武、藍田、漢中等野戰大營也隨之重新撤除整編。
廣武、藍田、漢中大營的設立,本身就是為了讓這幾個營的機動兵馬,能夠在第一時間針對南方或者是中原的。
現在,南方和中原都已經落到了他們的手中,故而,這幾個大營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相應的,要根據現有天下大局的變化,設立新的機動野戰大營。
至此,原本各軍以及各大營之中挑選出來的主力精銳先後成立雍州、益州、南方、中原四大營,每營十萬兵馬,再加上原本大營兵馬之中唯一保留的北地營。
五營兵馬,共計四十五萬人,鎮守各地,同時,也是日後的機動兵馬。可以說,日後的主要征戰,基本都要落在他們的身上了。
除此之外,天下精銳入司州,組建二十萬中央御林軍,作為天子近衛軍。
也就是如今的涼州面臨草原的威脅,要不然的話,雍州大營根本就不會存在,而是取之為西北大營,至於雍州大營本身,將會成為他的中央御林軍的一部分。
已經裁減了大都督的各州,因為如今基本處於後方,各州兵馬大幅度縮減,由武衛將軍指揮,取代之為各機動兵馬大營。
至於並未裁剪大都督之位的各州,如今,因處於與各方勢力的交界之處,他們並未做出改變,依舊還是保持原有的兵馬規模。
至於地稅郎,主掌地稅司,他們所負責的就是地方的土地管理與財權。
刺史、武衛將軍、地稅郎三職,分別掌握地方的政權、兵權和財權,將地方上的權力一分為三,令其相互制約,儘可能減少地方上生亂的可能。
一支軍隊,沒有錢糧的支援,是無法形成真正的威脅的。武衛將軍與地稅郎的切割,也讓地方上的軍權和財權無法統合在一人之手。
刺史、武衛將軍、地稅郎三職,刺史為正三品,武衛將軍、地稅郎則為從三品,共同組成了大晉的地方官職體系基礎。
而大量大都督的裁減與武衛將軍的設立,再加上地稅司的成立,也讓大晉的文官與武將體系再一次有了巨大的變動。
司州,因為有天子御林軍團的存在,故不設武衛將軍。
由衛青任御林左將軍,由長平鄉侯升爵長平縣侯,傳三世,升李牧任御林右將軍,升爵武安公,共掌御林軍。
原吏部侍郎張居正升任司州刺史,長孫無忌任地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