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5章 遊戲,遊戲

不過,西蒙倒是發現了其中一部很有趣的電影。

這是上週五與《招魂3》同期開畫的一部科幻片,由派拉蒙出品,預算2500萬美元,名叫《基因程式碼》,《愛在黎明破曉前》男星伊桑·霍克和這一次從曾經毒藤女被西蒙轉為飾演《神奇女俠2》豹女的烏瑪·瑟曼主演。

影片首週末三天的票房進賬僅有317萬美元,徹底失敗,然而,故事的設定卻非常有趣。

故事講述一個基因決定個人前途的未來,伊桑·霍克扮演的由於基因缺陷只能活到30歲的文森特,為了實現自己的太空夢想,與另外一位基因優秀卻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半身癱瘓的年輕人傑羅姆串謀互換身份,以獲得成為宇航員的機會。

隨後的劇情不足為道,只看這個設定,看這個設定……所以說,這再次證明了好萊塢就是一個圈啊。

人是如此,電影也一樣。

瀏覽完剛剛過去週末三天的票房,西蒙處理了一些日常檔案,10點鐘,則是丹妮莉絲、伊格瑞特和汀科拜爾三方聯合的一次會議,現場參與和影片連線結合的方式。另外兩家一部分高管親自從舊金山趕來,伊格瑞特的傑夫·貝佐斯和汀科拜爾的C女郎,則透過影片通訊參與。

關於遊戲。

更準確說,是遊戲主機。

對於這件事,西蒙考慮了很久,甚至已經有些年頭。

維斯特洛體系到底該不該親自做遊戲主機?

早期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因此一直沒想太多。

現在,天時地利人和,什麼都不缺,做不做,就只是做與不做的問題了。

西蒙最終決定還是要做。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要做主機?

首先,從使用者角度,一個是價格,一個是體驗。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想要支援最頂級的遊戲,個人電腦都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堆疊頂級配置。而經過定製和最佳化的遊戲主機,不僅可以完美支援各類大型遊戲,價格卻會便宜很多。至於體驗,同樣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電視機的顯示效果,都甩開電腦螢幕一大截。

這就是遊戲主機的最大優勢。

其次,從遊戲廠商角度。

遊戲主機本身很難盈利,這是曾經記憶裡微軟以持續多年的鉅額虧損給予了證明的。不過,透過主機平臺,微軟卻一躍成為全球排行前列的遊戲製作和發行廠商,後來的遊戲業務營收規模更是穩居全球前五名行列,將EA和暴雪這些同行廠商都甩在身後。

可以說,微軟在硬體上虧損,但整個遊戲業務,並不虧。

不只是微軟,擁有自身遊戲平臺的索尼和任天堂,相關業務營收同樣長期位居全球遊戲廠商前列,可以說,全球排行前五的遊戲廠商,擁有主機平臺的三家,就直接佔了三個。

這足以證明平臺的力量。

由於曾經所處的遊戲產業環境,西蒙一直比較看中網路遊戲,同樣的全球排名中,三家主機廠商之外,另外的兩家,基本都被網路遊戲廠商鎖定。哪怕是單機,西蒙也一度更傾向於PC單機遊戲。

但,這些年的瞭解下來,在根據記憶中的各種資訊,他也能判斷,主機遊戲一直佔據著未來全球超過千億美元遊戲行業產值中的很大一部分。

這就是維斯特洛體系必須做主機的理由。

而且,現在也時機正好。

硬體方面,無論是使用英特爾或者AMD的晶片,還是透過汀科拜爾收購蘋果之後掌握的已經確定會被邊緣化的PowerPC架構自行研發,都不是問題。作業系統上,同樣,蘋果公司的技術基礎與核心專利,再加上維斯特洛體系於Linux系統方面的長期積累,都能夠解決。

說起來,索尼三年前推出的第一代PlayStation,就是採用了Linux系統,還是從伊格瑞特獲得授權版本的Linux。維斯特洛體系要開發遊戲主機,不出意外,作業系統的核心,同樣還會是Linux。

這就是衝突。

既然勢在必行,當然也顧不了這個。

不過,索尼那邊,因為是相關版本的永久授權,維斯特洛體系也不可能再收回,對方根據自己獲得的Linux版本進行後續更新研發,除了成本會提高外,並不算致命問題。

大家的未來就是自由競爭。

西蒙做出這一決定,狙擊的更多還是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