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之深,堪稱斷子絕孫!
因此他並沒有把這句話當成兩段話來處理,而是當成了三個章節來全盤考慮。
老師李秉傳授考試兵法的時候說過:“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城!”
考試就如攻城,面對這天下罕見的雄城,該如何克之?
徐溥李東陽,天下文壇之執牛耳者,堂堂宗師絕對不會以偏慨全,出一道兩難的題目讓人去賭骰子擲到哪邊的。
那麼,三道題目有什麼共通之處?
三章三個意思。
仁政指為君之道,道德指為臣之道,功名則是指為士之道。
再結合當今時勢,方唐鏡心裡霍然一震,三者合一,豈不就是指的是治國之道?
如此一想,方唐鏡豁然開朗,明白了出題者的意思。
於是,方唐鏡開啟稿紙,研墨執筆,落筆寫下:
“有堯舜之君則必有堯舜之臣,有桀紂之君必有桀紂之臣也。”
方唐鏡寫的這兩句話是破題,意思是:
賢明的君主必有賢臣輔佐,昏庸的君主必有奸臣亂政。
這句破題可謂是高度概括了三句話原文的意思,又把孟子民貴君的主張隱隱展露,端的是意味深長,令人深思無窮。
接下來便可以抒發自己的議論。
所謂畫龍點睛,破題便是八股的“睛”。
因此一篇八股文章的好壞,只看他的破題便可知七八分。
試想一下,數千份試劵,閱劵官熬得老眼爬滿血絲,昏昏欲睡的時候。
每多看一份心情就會煩躁一分,這見鬼的試卷有完沒完了?
在這種時候,若是能讓閱劵官眼前一亮的,十有八九便穩了。
若是能讓閱劵官醍醐灌頂的,那鐵鐵的沒跑了。
若是能讓閱劵官如飲甘泉的,那定然是上上等。
方唐鏡這兩句話,絕對不止是讓人如飲瓊漿那麼簡單……
如同一柄利刃頂住腦門!
絕對是可以驚得人全身悚然,滿頭冷汗,直呼“我……靠!”
如果把會考視為攻堅克難,那麼,這兩句話便很有一股一劍劈開城牆的威勢!
太凌厲了有木有!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