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章 長遠規劃

安撫好老族長這邊,那邊的理事推舉也正式開始,十五名常務理事的名額角逐得相當激烈。

不過各位有志上位的商人都是卯足了勁做功課的,雖然時間有限,仍然是能拉攏的儘量拉攏,能串聯的都已經串聯。

當然,方唐鏡也完全按照事先說好的“民主推舉”,並沒有直接指點安排人選,而是展現了足夠的手腕,輕鬆地把龐掌櫃,麻員外,錢掌櫃三人推到了理事的位置。

最值得一提的是,方唐鏡還把裘員外推到了糧食行業理事的位置上。

不出所料,這個人選一開始就遭遇到糧商們的激烈反彈,然而在方唐鏡的授意之下,九名名譽理事,加上牙行全體以及生絲布匹行大部人的推舉,最終還是壓倒了眾多糧商,讓裘員外有驚無險地坐上了理事的位置。

可以說,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不但凝聚了幾乎整個江泉商界共渡時艱,更重要的是成立了“救災扶貧基金會”這個集三大行業於一身,兼有錢莊和放貸功能,官商一體的怪物,啊,不,應該稱之為新生事物。

至此,差不多整個江泉商界已大致規範在了方唐鏡手中。

推舉完理事之後,方唐鏡開始講解自己的規劃和佈置工作。

方唐鏡的整個經濟計劃並不複雜,就是集中江泉現有的糧食優勢,迅速打入府城,趁著府城糧商抬高糧價之機出糧。

當然,方唐鏡的出糧並非只是為了平抑糧價這麼簡單,他優先安排糧商以平價兌換民眾手裡的生絲,迅速將松江三縣大部的生絲庫存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後再以兩倍的價格將生絲出售給布匹商人,由於已經得到了種植桑樹方面的補償,本地的布匹和織造商仍是有利可圖,因而並不會構成反彈。

至於外地布商和織造商則區別對待,凡是在本地設廠的則只提高五成價格,對於在外地設廠,只純收購生絲的,則價格會提到兩倍以上。

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是價格抬高到兩倍,生絲也仍將是供不應求,這次地震造成的減產影響實在太大。

而由此得到的利潤和原本的募捐所得,則拿出十萬兩開始以官府的名義採購湖廣的糧食,並由此發放貸款成立船執行和交易所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設施。

剩餘下來的除了一萬兩銀子用於賑災,其餘銀子全部用於建造“皇恩新區”。

“皇恩新區”是在受災最重的棚戶區原址重新規劃,並有計劃地收購周邊舊房等建築,將之合併,然後方唐鏡打算仿造後世標準的功能性小區規劃出一個貿易區。

裡面規劃有衙門派駐的治安所,有集市,學堂,店鋪,醫館,茶樓,書肆,戲院要將之打造成一個集交易,生活,娛樂於一體的新型貿易區。

所需要人力則全部由災民以工代賑,同時大量招募外地勞工,優先招募松江三縣受災民眾和外地流民,不佔用農時寶貴的勞動力。

當然,在方唐鏡的計劃裡,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要分三期。

第一期最簡便,建造簡易高質的小四合院,快速安置受災的百多戶人家。

第二期就是將這個小區打造成一個商業區,各項交易的集散地,

第三期就是依託這個商貿區,在周邊打造出數個標準的人氣小區,試著開始推行小規模的房地產。

如此一來,“救災扶貧基金會”除了經營官府下放的幾項產業之外,也就有了實業和可以持續盈利和執行的機制,那怕以後周縣尊走了又或者官府收回權利,也不至於出現人走政移的尷尬。

這些事情裡有短期必須立即著手的,有長期規劃可以慢慢籌備的,一一從方唐鏡口裡娓娓道來,眾人只覺得如同走進了一座迷宮,彎彎繞繞,然而卻都可以看到前途的光明。

聽著如此複雜且長遠的規劃,從一個十七歲左右的少年人口裡有條不紊的一一道來,眾人無不感慨英雄出少年,人間真的有神童這種天生就是用來碾壓智商的怪獸,不服不行。

怎麼就成了這樣?

一眾商人只覺得稀裡糊塗,原本只是以為來點個名,然後配合地交上幾兩銀子,大家就開開心心的吃吃喝喝,氣氛好點的話,也可能吟個詩什麼的以資紀念。

根本就沒想過在方師爺的三言兩語之後,自己會幾千兩幾千兩的往外掏銀子,有些人光是讓小廝去喊人送銀票就好幾趟,真真是做夢都沒想過的事。

而且銀子還掏得如此急不可待,發自內心的想要掏出去,生怕方師爺不要!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