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3章 我已經過了被感動的年紀(二)

馮喆問著,古方謹來給謝:“縣長,要是按照時間往前推的話,棉紡廠這批職工在咱們縣高中畢業的時候,是林家鼎老校長在的那會,那畢業證上是要林家鼎老校長簽字印鑒的。”

這時古方謹說:“縣長,林家鼎校長,就是前一段在教委門前被撞,住院的那位老先生。”

馮喆哦了一聲,謝:“我是要去拜訪林校長的,他也是我的老領導,不過,林校長喜歡清靜……但這事要是不經過他,也不合適。”

馮喆明白了,看來這個林家鼎是一個比較耿直或者拗氣的人,也難怪,當天在教委門前,有幾個社會青年調戲一個女子,那麼多人都沒有一個往前去阻止的,林家鼎年過古稀了,卻能挺身而出,這足以說明一些問題。

“林校長的家屬,都在哪裡工作?”

謝樂迪知道,縣長是想從親眷外圍入手:“林校長的兒子兒媳都出國了,家裡也沒有別人。”

謝,馮喆才想起,似乎那天自己到醫院去探望林家鼎的時候,是沒有看到老校長的家人。

……

馮喆是傍晚時分去拜訪林家鼎的,林家鼎的家門口種著一樹核桃,看上去有十多年的樹齡,冠大枝繁,這會也不知道都是什麼鳥在上面嘰嘰喳喳的叫,敲門之後,沒想到裡面出來的是翁同書,翁同書也同樣的詫異,將馮喆和古方謹迎接到裡面。

林家鼎這會正在書房裡寫毛筆字,馮喆進去林家鼎還沒寫完,等落筆,馮喆見他寫的是“法者,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也”,知道這是管仲的話。

一會落座,翁同書就在一邊沏茶,古方謹也過去幫忙,林家鼎說:“翁同書是我的學生。縣長登門,蓬蓽生輝。”

馮喆笑笑問了林家鼎身體怎麼樣,林家鼎回答後問:“最近我總是在想,是不是教材編的好,學生們就必然的能提高自身的素養呢?想就這個問題請教一下縣長。”

這老人真是有意思,一見面就開始考自己了,馮喆想林家鼎問的意思,笑說:“有了好的教材、有了好的考試方法,還需要有好的、起碼是合格的老師才行。”

“願聞其詳。”

“因為好的老師,能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

“敢問縣長,好的老師,從何而來?”

“主要是透過師範學校的培養。”

“哦。”林家鼎點頭說:“大城市的情況我不甚了了,我基本就在咱們這個山區裡沒出過遠門,而咱們縣,又是農業縣,都是農村,像翁同書就是在農村嘛,據我所知,就農村的學生而言,其實真正優秀的學生是不會去報師範的。即便是師範畢業的優秀學生,也並不一定去當老師。這樣的話,怎麼能保障教師隊伍的高素質性呢?”

馮喆說:“請老校長教誨。”

林家鼎也不客氣:“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恐怕在我們的社會中,大家最多想從事的職業,還是當官,就像你去哪裡就有車坐,而翁同書就沒有,他只能騎腳踏車,再比如,很多當官的即便不貪汙不受賄也可以活得比教師好得多。”

翁同書一聽就放下了手裡的茶壺,想打斷林家鼎的話。馮喆沒吭聲,林家鼎又說:“無論什麼人下了崗,當官的也不會下崗。常常聽說某地拖欠教師的工資,可從來沒聽說過什麼地方拖欠了書記或是縣長的工資。”

“一個中學教師被任命為哪怕是窮鄉的鄉長,恐怕都會高興的手舞足蹈,但如果讓一個鄉長去當中學教師,這人可能會得抑鬱症。”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保證教師隊伍的質量。即便有了好的教材,沒有好的老師,恐怕也無濟於事。可以說,什麼時候當官的都想當教師了,國民素質不提高的話,那就是咄咄怪事了。”

馮喆點頭說:“你老說的是。”

“現在一直在提倡學以致用,可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去學那些對大多數人無用的東西呢?這有浪費師資和學生時間的嫌疑。你比如說,數學可以有標準答案,物理可以有標準答案,語文中的許多問題,怎麼可能有標準答案?”

“我給你舉個例子:語文課裡的讀後感,也就是文章分析。這種方式,其實是違背一般人的閱讀心理,或者說違揹人們的審美習慣的,就像你在飯店裡吃了一道菜,你感覺這菜色、香、味都好,這就行了,可是飯店吃完了不讓你走,非得讓你說出這道菜是用什麼原料、用什麼方法制作、包含著什麼樣的營養價值,你今後還會去那家飯館吃飯嗎?”

“語法教學和閱讀應該是兩碼事。”

“實際上,教育有三個層次,底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具、以找工作為目的;中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藝品,以提升個人價值為目的;上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主人翁,以欣賞、選擇和改變周圍世界為目的。”

“可眼下這種流水線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層,想要進入第二層,家庭必須出力,爭取去精英大學,而第三層,則幾乎完全是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學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馮喆一直靜靜的在聽,林家鼎說完了後,問:“我知道縣長是個有心人,所以就嘮叨這麼多。哦,不知道縣長此來何事?”

馮喆這才將來的目的說了,林家鼎笑:“謝我這老頭子食古不化、不近人情?這樣利民利縣的事情,我雖一介老朽,怎麼可能不同意呢?”

……

從林家鼎家裡出來,翁同書將馮喆送了一段,馮喆對翁同書說:“翁校長要是有事,可以直接找我,或者給我打電話。”

馮喆和翁同書互換了電話號碼走了,翁同書回到屋裡,林家鼎說:“同書,你是不是在想我今天話多?”

翁同書說:“老師,這個縣長,還是和其他人有區別的。”

林家鼎看著桌上的馮喆帶來的茶葉說:“我知道。無事不登三寶殿,我這賦閑退休的老頭子,他堂堂縣太爺沒事能來我這寒舍陋室?以前有些話擱在那個位置上我不能說,我如今都七老八十了,家人又都在國外,現在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這個時候他正用我,我不趁機給他說一些想說的話,今後哪還有機會?”

“同書,你是校長,不要光想著怎麼教學生,有些時候,辦事要用策略。一個人要是保持一種品格讓人都認可了,你的性格,你的人品,你的形象就定格了。我就是執拗,那又如何?凡事落得心裡痛快就行,還管他別人怎麼議論我?這就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