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章 論未來世界的房子為什麼值錢(求推薦票,求收藏,求追讀)

“這些廣場都是用來祭奠那些建設中‘犧牲’的那些人的,那些黑色的材料是犧牲人們的備忘錄機器人的殘骸。”

“這——這麼多?!”

林升的大腦有些顫抖,他難以想象這個工程究竟犧牲了多少人。

“呃,不是你想的那種犧牲,真正在建設中死亡的人不是沒有,但絕對沒有那麼多,建設中很多事情都是由ai代勞的。”

“那你說的犧牲是?”

“我說的犧牲是指對於那一代的人來說,他們的一生就被繫結在了這跟柱子上了。”

對於新紀元300年左右的人們來說,他們一輩子都沒見過完整的星空。

無論他們從哪望向天空,首先看到的都是一根在建設中的擎天之柱。

在這個宏大專案被啟動的時候,人們還是在為即將在他們手中誕生的最為偉大的作品而自豪。

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人類發展委員會不是沒有做足準備——正如當複合體其餘八個機構都投票反對時,人類發展委員會掏出花了他們一百年的時間做出的方案來一樣。

但是當這個專案真正開始實行的時候,還是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精度的問題。

“你知道為什麼這裡被叫做第十三層嗎?”

“引力場發生器為了方便建設而劃分的區域?”

“因為這是第十三根引力場發生器。”

“什麼意思?”林升沒聽明白。

“意思就是,我們的頭頂還有十二根引力場發生器。”

“什麼?!”

事實就是這樣,哪怕按照過去一個簡單的分級來說,人類文明在那時已經很接近二級文明瞭。

卡爾達肖夫認為,一個智慧文明的實力取決於兩樣東西,一個是能源,一個是科技。而能源是科技發展的基礎,沒有它科技就無法前進。

能源科技越強大,科技實力也越強大,文明等級也就越高。

科技是存在偏差的,一個拿著手槍的土匪也許攻不進一座中世紀的堡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只要在同一個宇宙裡,所有文明只要執行,就要消耗能源。

根據能源來判斷文明的實力等級,是非常合理的一個標準,得到了科學家的普遍認可。

卡爾達肖夫將文明分成了三個量級:i型、ii型和iii型。

簡單來說,i型文明使用的是自己母星上的能量,ii型文明使用的是當前所在恆星系的能量,iii型文明則使用當前所在星系的能量。

但是能夠做到也是存在等級的。

按照後期倫理道德委員會的統計,這個巨大的工程動用了當時整個人類社會90的資源。

“這怎麼可能呢?”

林升不相信這個資料:“人類發展委員會是怎麼做到的?”

很多事情林升不敢給出絕對性的說法,但他敢肯定,從人類有歷史以來,哪怕一直到了他過去的那個黃金時代,沒有一個文明,或者國家能動員他們整個社會90的資源去做一件事。

那意味著整個文明除了完成這件事外,整個文明裡沒有第二個聲音。

“老實說,我也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