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看著這一幕,再無心去追究陳氏的假孕欺騙。
……
京中還在為景陽侯府的案子鬧得人心惶惶,陳氏的喪事自然不能大辦,只請了她的孃家人過來弔唁。
陳家非京城人士,陳父官位又不高,即便攀上武安侯府這門親事,也並未因此得益官途,只不過臉面有光罷了。他膝下子女不少,卻都不成氣候,如今最有出息的女兒死了,他頓時覺後半生也再無任何期待了。
相較於他的權衡利弊,陳母卻摟著外孫女哭得悲痛欲絕。
“心彤啊,可憐的孩子,你才十六歲,就沒了親孃,以後可怎麼活啊…”
師心彤早已哭得眼圈兒通紅,生母去世的悲痛大過一切,也不曾察覺到她哭聲中的暗示,跪在旁邊的師心鸞和師心雲心如明鏡。
師心鸞神色淡漠,不為所動,師心雲卻不由得皺眉。
陳母還在哭,“你娘素來身體康健,這才懷孕不到兩個月,怎麼就小產了呢?京城裡的名醫那麼多,竟無一人能救得了她性命。我可憐的女兒,你死得好冤啊…”
言外之意,陳氏之死必有蹊蹺。
師心雲抿了抿唇。
為了侯府的名聲,老夫人和師遠臻只對外宣稱陳氏是不慎摔跤小產,導致大出血而死。
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陳母或許聽到了什麼訊息,才會語帶悲憤,暗示侯府包庇罪犯。
老夫人和師遠臻都聽在耳裡,一個眉頭微挑一個眼神黯然。
縱然陳氏假孕,師心怡有害人之心卻是事實。此等大罪,老夫人卻只將她關進柴房,並未多加處置,這分明就是偏袒,陳家有理由喊冤。
陳家風評如何老夫人和師遠臻都一清二楚,陳父平庸無能,嫡子也碌碌無為,家底也不富裕,偏偏人口眾多,日子過得相當拮据。這些年靠著嫁入侯府的女兒打秋風的次數已數不勝數。今日在靈堂上喊冤,真心倒是不見得有多少,只怕還是為求一個利字。否則陳家大可對外放出謠言,逼師遠臻交出幕後真兇。
老夫人眼神微冷。
當初喬氏出身也不算太高,卻知書達理端莊優雅,喬家家風也甚為嚴謹。當初喬氏死的時候,喬家並未因此對侯府有任何指責或不滿。就連師遠臻續娶,喬家也並未因此對武安侯府有任何不滿。
陳氏出身不好,才貌德行都不如喬氏,這也就罷了。陳家卻因為女兒入了侯府便可雞犬升天,藉著師遠臻的爵位,也得了許多方便之路。說得難聽點,就是賣女秋榮。陳氏固然冤死,但她活著的時候陳家待她又有幾分真心?不過利益至上罷了。如今陳氏死了,作為父母,不悲痛惋惜也就罷了,竟還想從中獲利。
簡直禽獸不如。
侯府家事,她自會解決,何曾輪到外人來插手?
冷言看著陳母的自導自演,老夫人並未作出任何承諾或保證。
直到喪禮結束,陳氏下葬,武安侯府也沒有因陳氏的死有任何其他的交代。這讓原本胸有成竹以為能從此獲利升遷的陳父,不由得心中忐忑,當夜便於老妻談起此事。
陳母冷哼一聲。
“武安侯府不給個說法,我就將此事宣揚出去,看他們師家還做不做人。”
陳父微微蹙眉,猶豫道:“這樣不好吧,師家雖算不得權貴之臣,卻也擔著侯爵。把他們惹急了,咱們會不會有麻煩?”
陳母聞言心中也難免有所畏懼,當初沒有去武安侯府大鬧,就是擔心被報復。以為武安侯府這種世家名門,最重顏面,為避免家醜外揚,怎麼著也會對他們給予適當的‘封口費’。卻沒想到距離女兒下葬已有數日,武安侯府那邊仍舊毫無動靜。夫妻二人難免有些惴惴。
“明日我過去一趟。”
陳母道:“心彤才和大理寺卿家的馮公子定親,素容去了,按照規矩,她得守孝三年。若對方因此為難退婚…”她薄唇緊抿,看著十分刻薄,“哼,都是嫡女,待遇卻天差地別。師心鸞一個及寡婦都能攀上北靖王府做世子妃,心彤卻只能嫁給一個毫無功名的公子哥兒,師遠心也太偏心了些。如今心彤沒了娘,武安侯府那些人還不定怎麼欺負她…”
陳父聽著妻子的抱怨,卻沒說話。
比起陳母的貪心,他卻很有自知之明。當年女兒入侯府雖為續絃,卻同樣是高攀,不也一樣做了十幾年的侯夫人?師心鸞雖是寡婦,但出身尊貴,又長了那樣一副好皮囊,再加上皇上賜婚,旁人縱然心中不平,也斷不敢對此有任何異議。外孫女心彤也稱得上美人,卻遠不如師心鸞的絕色。京城世家名門那麼多,更不乏才貌雙全者,勝過外孫女的不知凡幾。高門大戶有更好的選擇,自然就不會把目光投在相形見絀的外孫女身上。
況且大理寺卿家的公子,雖還不曾有官職,但也已考了秀才。明年會試若能取得好成績,也能在領一份不錯的差事。
心中如此想,口中卻沒說出來。
他深知妻子的性格,膚淺愚昧卻又野心勃勃,永遠認不清自己的身份。以為陳家出了個侯夫人的女兒,其他人也合該被萬人擁戴,嫁入王孫貴族,享受至高榮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夫妻倆人心思各異,武安侯府也不平靜。
在陳氏過了頭七後,老夫人終於對被關入柴房的師心怡以及大房做出了最終處置。
逐出侯府,擇房而居。
這個結果,就連素來沉穩不驚的大夫人也面露愕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