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章 鋪路

說完,李文柏便沒多久留,帶著李二等人,去了木雕店。

這次李文柏只是將圖紙給老師傅看了兩眼,對方就明白了。木活字的製作,比起金屬模板,要簡單許多。說白了,就是先鋸下相應尺寸的小木塊,然後在木塊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便可。

製作雖然簡單,但畢竟要雕刻三千多個文字,需要一定的時間。

“記住,像‘之’‘乎’‘者’‘也’這些常用字,一定要多刻幾個。”

李文柏叮囑道。畢竟要印刷的書籍大多是古文典籍,都是文言文的格式,其中像之乎者也這樣的常用字必然不少,而且大多出現在同一頁,要是這些常用字少了,便會不夠用。

又交到了一些細節後,老師傅表示可以接手。雖然他很好奇縣尊大人這是要做什麼,但礙於尊卑有別,也不敢隨便詢問。

“不知大人是否急著用?若是急著用,老朽可以……”雕工老師傅見李文柏語氣急切,還以為他很著急,想了想,便問道。看他這樣子,好像還準備連夜加班替李文柏趕制。

李文柏哪裡看不出老師傅的意思,連忙打斷道:“不著急,老翁慢慢來,本官有的是時間,只求質量,慢些天不打緊。”

盡管如此說,雕工老師傅還是把期限定在了五天。看樣子,是打算和幾個徒弟們一起趕制了。

對此,李文柏也沒有強求什麼。

在收到木活字之前,李文柏先見到了金屬模板。

他本以為老鐵匠只是聽懂了個大概,就算做出來了,肯定還要修改修改,沒想到竟是如此完美。無論是尺寸還是手感,都出乎他的意料,甚至是內部格柵和底託的銜接處,都處理得很好。

金屬模板有了,現在,就只缺木活字了。等到五天後木活字全部雕刻完畢,那麼大齊第一個木活字印刷,就要誕生了。

古語有雲:治大國如烹小鮮。

李文柏沒有做過君王或者宰相,沒有治理大國的經驗。但他是李家的家主,是個商人。

在他看來,治理一個交合縣,和做生意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是把幾十口的家族,換成了幾萬人口的縣城和各鄉村罷了。

一個縣裡有了蛀蟲,就要除去這些蛀蟲,比如施五等人。等到沒有了蛀蟲,剩下的就要收拾眼前的這個爛攤子。

如果交合縣的百姓能像中原或者江南地區百姓一樣,透過種地自給自足,那麼也不至於窮苦落敗至此。交合縣地處隴右,土地貧瘠,種地喂不飽那麼多張嘴,這點李文柏很清楚。

只有發展商業,發展經濟,才能真正讓這座縣城重獲煥發生機。

於是才有了李文柏承包草場、僱傭百姓種植蘆葦、龍須草、研究改良宣紙的工藝、聯合五個硯臺商人開發端山製造端硯。

於是才有了現在。

很多商人們表面上和李文柏合作,實際上心裡卻對他頗有看法,認為他做了官也難改商人的本性。商人圖利,李文柏在交合縣做這些,就是為了掙錢。

宣紙和硯臺都是文化産業,發展文化産業,確實掙錢,但並不是目的。李文柏真正的目的是,在交合縣整個地區,建立起能夠延續好幾代,成為交合縣標誌性的産業結構。

只要這幾樣文化産業不倒,那麼交合的百姓,就永遠有活兒幹,永遠餓不死。甚至,他們要是生活富足了,還能承包作坊,自己幹。

這是這個時代,唯一能夠徹底根治百姓貧窮,且能夠造福子孫後代的方法。

李文柏有這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