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他去了趟憲兵分隊,野崎等日本人非常開心。
他一打聽,才知道抗日聯軍遭到重大損失。
路承周不想與他們一起慶祝,找了個藉口跑了出來。
“這是華北人民抗日聯軍第二十七支隊,他們已經進入了勝芳、堂二里一帶。”田南晨介紹著說。
勝芳和堂二里,距離海沽很近,水面較多,蘆葦叢生,素有“小江南”的美譽。
二十七支隊以這裡為根據地和前進基地,具備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條件,部隊迴旋餘地較大。
“需要我怎麼配合二十七支隊?”路承周興奮地說。
部隊到了海沽附近,自然不會當擺設,一定會有所行動。
“需要你提供一份,海沽重要軍事目標所在位置,最好有一份日軍的佈防圖。二十七支隊將會抽調精幹力量,以班、排為單位,化裝進入海沽,奇襲日本侵略軍!”田南晨鄭重其事地說。
“二十七支隊的規模如何?”路承周問。
“二十七支隊下轄四個總隊,每個總隊轄四個大隊,每個大隊,轄四個連隊。總人數,超過了四千人。”田南晨說。
“這麼多人?”路承周吃驚地說。
“人數雖多,但這支部隊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的主要成員是河北霸縣人,受黨的影響,積極抗戰。雖然武器落後,但士氣很高。”田南晨介紹著說。
準確地來說,二十七支隊暫時還只是受黨的影響,不能算黨領導的部隊。
但是,上級組織派了一些黨員,在二十七支隊擔任各種職務,同時也建立了黨支部。
相信在他們的影響下,二十七支隊很快會成為一支鋼鐵隊伍。
“河北霸縣人?這個支隊長,是不是叫衛大光?”路承周突然說。
他在憲兵分隊混了這麼久,記了很多資料。
有些資訊,當時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可在關鍵時候,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衛大光是河北霸縣大韓家堡村人,家境貧苦,自幼飽嘗艱辛。
他性格豪爽豁達,不畏權勢,嫉惡如仇,並且樂於幫助窮苦百姓,因此深受大家的信任和喜愛,在當也很受鄉親們尊重。
七七事變爆發後,衛大光親眼看到日本侵略軍在自己的家鄉燒殺搶掠的暴行,不禁怒火燃燒,深感要保衛家鄉,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拿起刀槍和鬼子幹。
在他的聯絡和號召下,很快組織起一支幾百人的隊伍,他們蒐集了一批二十九路軍撤退時遺留的武器,加上一些刀槍棍棒,主動承擔起保衛家鄉的責任,在當地造成了一定的聲勢。
當時還在海沽的華北人民自衛委員會,得知衛大光的情況後,認為這樣一支較大的抗日武器,必須要爭取過來。
因此,派出了共產黨員,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綱領,希望他以民族大義為重,投身到抗日洪流中來。
衛大光早就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有所瞭解,知道共產黨是專為窮人辦事的,八路軍是是民族的救星,打鬼子堅決。
因此,衛大光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表示跟著共產黨走,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
根據黨的指示,二十七支隊將攻擊目標轉向海沽,震懾海沽的日本侵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