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三十八章:農為本

應當說,由首輔王錫爵來宣讀詔書,雖然有些出乎眾大臣的意料,但是卻也並非不可理解,事實上,一幹大佬早就隱隱有所預感,此刻王錫爵的態度,只不過是證實了他們的猜測罷了。

新皇和元輔,已經站到了一起了!

這個預兆頓時讓在場的閣部大臣們都警覺起來,他們可還沒忘了,前幾日太子殿下顯露出的打算,雖說朝中傳言,元輔大人孤身入宮,最終說服了太子殿下,但是誰也沒有證據不是?

如果換一種可能,是元輔大人被太子殿下說服了呢?

看眼前的境況,並非沒有可能啊!

不然的話,這詔書當中究竟是何等內容,需要讓堂堂首輔大臣出面背書。

要知道,尋常的詔旨,若是下發各衙門的,由六科抄發,依照公文模式轉遷各衙門,而發給個人的,則是由宮中行人司行人前往宣詔。

至於那些派遣宮中太監特意宣旨的,則是為了表示皇帝對詔旨的重視程度。

一般來說,新皇登基的第一道詔旨,都是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宣詔,以此來宣示皇帝的重視。

而讓首輔來宣詔……

這已經是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的事情了,首輔身為百官之首,自有威嚴。

某種程度上,首輔可代君行事,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自大行皇帝龍馭賓天之後,遺詔的宣讀和新皇登基的主持,都是由首輔來代行的。

單憑這一點,足以證明首輔的地位。

而且首輔宣詔背後的意義,首先是首輔本人認可這份詔書,也就是說,誰如果跳出來對詔書的內容有所質疑的話。

就是在同時質疑皇帝和首輔!

想到此處,一幹大臣的臉上忍不住掠過一絲愁色。

“奉天承運皇帝詔!”

不論如何,事實以及無法改變,大佬們心思百轉,但是老首輔這邊已經恭恭敬敬的接過詔旨,高舉頭頂。

眾人聞聲,皆依禮下拜,耳朵卻是豎了起來。

“詔曰,維我皇明,運祚隆昌,基圖鞏固,煌煌大歷,聖聖相承,朕承皇考遺旨,即皇帝位,文武親賢當一心一德輔弼朝綱,方不失皇考之倚重,朕履聖之初,宜煥維新之號,以明年為泰昌元年,詔大赦天下……”

幾句簡短的開場,中規中矩,但是群臣知道,重點還在後面。

“朕嘗聞倉廩之所以實者,耕農之本務,先太祖皇帝立四民本末,以農為先,歷代先帝無不以農事為重,朕雖不敏,亦知農乃國本,故思慮再三,仿以周禮,重設司農寺,設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一應官職參照大理寺,司農寺之責,掌天下農事農時,集各國友邦之農作,培育移植,順應天時,究以農事規律根本,導民以善,壯我大明農本!”

王錫爵的聲音洪亮,絲毫不見蒼老之態。

字字句句都清清楚楚的傳入群臣的耳中,讓眾臣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尤其是最前端的一幹重臣們,眉頭都是微微擰了起來。

皇帝到底想幹嘛?

司農寺乃九寺之一,自古便有,但是偏偏大明是沒有的。

太祖皇帝初年,嘗設司農寺,掌管天下農事,春耕等,不過三年,便被革除,司農寺之責,被歸到了戶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