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皇帝重開司農寺,難不成是盯上了戶部?
不少人的目光頓時瞥向了一旁的戶部尚書趙世卿,令得老趙頭皮發麻。
說實話,重設司農寺,趙世卿是知道的,就在數日之前,尚是太子殿下的皇帝陛下曾經召他入宮,名為清查國庫存銀,實則便是商討這司農寺之事。
不過只有趙世卿才知道,那壓根不是什麼商討!
皇帝早已經定下了決議,召他入宮只是知會他一聲,順便告訴他,司農寺的一應經費全部不準剋扣。
天可憐見兒的,這可是皇帝親自下詔重設的,他哪敢剋扣經費……
趙尚書帶著皇帝不準洩露訊息和不準剋扣經費外加滿肚子疑惑暈暈乎乎出了宮,到現在為止,也沒想明白皇帝到底為何這麼做……
前朝的司農寺的確權柄不輕,幾乎凡是和糧食有關的事情,都歸司農寺管轄。
但是如今設立的這個司農寺卻不同,聽皇帝的意思,似乎並不牽涉戶部的權責範圍,甚至這個司農寺隱約還要向戶部負責。
他們的執掌竟然是順應天時,究以農事規律根本,天,研究歷法時候,這不是欽天監的活兒嗎?
還有集各國友邦之農作,培育移植,這又是個什麼玩意……
難不成那些撮爾小國,還能有比大明更出色的農作不成?
不過雖然帶著滿肚子的疑惑,趙世卿總算是安了心,不論皇帝想做什麼,總歸不是要對戶部下手,這就夠了。
不就是額外多設一個正三品的衙門嗎?
照例撥銀就是了!
群臣雖然沒有趙尚書想的那麼多,但是至少從詔書的短短幾句話上,倒是也推斷了些東西。
似乎這司農寺就是國家養著用來研究所謂的友邦農作的……
若是換個時候,少不了要有正直的大人們出面彈劾皇帝揮霍國孥,不過眼下新皇登基,不是個刷聲望的好時候,眾臣也便按捺了下來。
新皇第一詔,總是有些特權的,至少只要不是特別過分的詔命,就不會有人出來嗆聲。
這些神色的變化,自然全都落在了朱常洛的眼中。
對於他們這種落後的思想,朱常洛也只能說,思想要變,因循守舊的思想要不得!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尤其是在這樣的封建時代,農本位的思想都是不能丟的,任何一個皇帝如果不重視農業,他也當不了幾年皇帝。
但是讓他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在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作為官方機構的朝廷竟然不會主動去研究提高農業水平的技術。
瞧瞧歷史上出現的各種和農時農事有關的著作,無不是一個個民間人士留下的。
想了半天,朱常洛只能歸咎於無處不在的官僚作風,畢竟朝堂上的老爺們就算再喊著農為重,也都不會親自下地耕田,自然也不會瞭解,哪怕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技術革新,會給農民帶來多大的好處。
不過他們不懂不要緊,朱常洛明白就夠了,於是大明版的農科院,就這麼被正式納入了新皇第一詔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