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師”是全真龍門派還陽真人郭靜中,是傅山道教的恩師,也是他醫術的恩師,同樣也是一名反清複明的義士。“五峰龍池”指的是壽陽五峰山龍池寺,今名龍泉寺,是傅山出家之所。“馬首偽署”指的是李自成大順的一個官衙,馬首說的是李自成闖王的稱號,偽署的意思就是偽政權。
詩的題目說的是,傅山在甲申八月到五峰山龍池寺尋找師父郭靜中,卻沒有找到,因為此時郭靜中已經去了李自成軍中,因此傅山寫下了這三首詩,和右玄的韻。
右玄,前面說過,就是陳謐。
次韻是和詩的一種,又稱步韻,就是依照原詩的原韻、原字、原次序,一絲不差的和詩。
傅山這個時候去找師父郭靜中,自然是心中有事,想得到師父的指點。他心中的事,並不難猜,國家已亡,李自成敗走京城,清兵入關,橫掃北方,剃發令已下……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傅山心中一定充滿了彷徨。
尋找恩師,改換道裝,這條路,其實很明晰地指向歸隱。在同一時刻,大量的漢家遺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出家這條路,以躲避剃發易服之恥。但此時郭靜中的行為,應該是有些出乎傅山意料的。郭靜中居然採取了和“闖賊”合作的態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漢人力量,共同抵抗清軍,此時的傅山,恐怕還沒有想到這一點。
郭靜中原本就是方外的出家人,因此對於李自成軍的農民軍,應該沒有特別的好惡,但傅山則不同,他畢竟是大明王孫一脈,家境又頗為富庶,李自成起義之後,傅家各處田産多被侵佔。傅山對大順,應該是有恨意的,“被賊禍”一詞,在傅山的著述中也曾多次出現,所以,驟然之下,傅山不能完全理解郭靜中和李自成軍的合作,也是合情合理的。
對於郭靜中和李自成軍的合作,傅山在這三首詩中表現出了微微的驚訝,以及深深的欽佩,卻沒有半點反感,為國家大局,放棄私人恩怨,這種心胸,也是難能可貴的。在其他兩首詩中,傅山稱贊郭靜中“大隱真能混清濁”“太上忘情難可學”,就明確表達了這一點。
廣闊無垠的江山誰能雄霸一方?天地乾坤之大何處是我的故鄉?即便是卓然世外詩酒逍遙也並不是什麼罪過,天地存亡有道,流轉有序,並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
這首詩,表達了傅山當時蒼涼迷茫的心境以及心灰意冷、嚮往歸隱的情緒。以當時的傅山的遭遇和社會環境而言,這也是有情可原的。從一開始的傷心失意想要退隱山林,到後來的四處奔走,散盡家財,全心全意支援反清大業,到最後的堅持始終,一生守節,絕不與清廷妥協,這樣的傅山,才更真實,更可敬。
小樓塵土暗窗紗
——護花豈非真俠士
小樓塵土暗窗紗,不見樓頭解語花。棋冷文楸香冷篆,床頭橫著舊琵琶。
——《頂針詩》十四首之一
這是一個悽婉而憂傷的故事,一個如花女子的一生,被記錄在這組組詩之中,傳之後世。
根據李中馥的《原李耳載》記載:太原有一名樂伎,名叫秀雲,字明霞,是太原府的花魁。她“聲容冠一時,工小楷,善畫蘭,操琴愛《漢宮秋》,又能琵琶”。後來被一輕薄子所迷惑,輕信謊言,傾囊相委,過了許久,方知受騙,最終抑鬱而逝。
秀雲死後,平日與她經常交遊的文人學士都因人言可畏,拒絕援手助殮,致使“淹殯積歲,慘聞鄉裡”。
傅山聽到這件事之後,雖和秀雲並無來往,卻不畏懼世俗的流言閑語,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名妓失路,與名士落魄,齎志沒齒,無異也!吾何惜埋香一抔土乎?”於是傅山“設旛旐,陳冥器,張鼓樂,召僧尼導引郊外,酹之酒而葬之”。並寫下了這十四首《頂針詩》,用來紀念這位淪落風塵、身世悽涼的才女,寄託深深的哀思。這組詩中每首詩的最後一詞,是下一首詩的起首詞,頂針續麻,連綿不斷。
小樓上落滿了灰塵,窗紗也顯得陳黯了,曾經凝立樓頭如解語花一般的妙齡女子已經不在。棋枰、香爐和書畫都冷落在四壁,床頭依然橫陳著她曾經用過的琵琶。
這一首詩主要描寫了秀雲身後,故居中的悽涼冷清的境況,詩意並不艱深,卻文辭優美,音韻婉轉,把那種斯人已逝,餘韻流芳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出來。
華歷亂為誰春
——不生不死中的一片僑民丹心
強言物舊不如新,鬢點霜華泣故人。庾信滿天蕭瑟眼,霙華歷亂為誰春?
餘生久矣一蜉蝣,不死朱衣為白頭。滿目山臊驅不盡,何須炮竹震仇猶!
梅花春信隔天涯,冰霰敲窗響塞笳。帳底羔殤都有歲,山城烏哺獨無家。
——《乙酉歲除八絕句》其中三首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轉眼時光飛逝,又是一年,乙酉年順治二年)的歲末也來到了。又是除夕,又是萬家團圓的佳節,又勾起了傅山國殤之悲。故國已經逝去,遺民仍在茍活,節日的喜氣凝在改朝換代的大悲哀中,如骨鯁在喉,讓人難以下嚥。
這組詩,和《甲申守歲》非常相似,但哀傷漸少,憤懣漸增。此時的傅山,已經深深堅定了反清複明之志,但反清大業的形勢卻不容樂觀,詩中透露出的那種深切的仇恨與惋惜,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動容。
八首絕句,八聲嘆息,百轉千回,長歌當哭,為故國之殤,為複國之路。
第一嘆:在這辭舊迎新的除夕之夜,人們都勉強接受了舊物不如新的說法,麻木地茍活在這新的朝代。我的兩鬢在歲月流逝中增添了白發,暗暗悲泣至交故友一個一個離開人世。我像庾信一樣,滿懷鄉關之思,滿眼都是蕭瑟景象。紛紛飄落的雪花,歷經戰亂,將為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春天呢?
第二嘆:很早以前,我就悟到,這一生如同朝生暮死的蜉蝣一樣微不足道,但我卻沒有選擇殉國,而是朱衣黃冠,茍活全壽。滿清入主中原,連山川都沾染了韃子的腥臊之氣,即便是不斷炸響的爆竹也不能將他們驅逐。仇猶,盂縣別稱。)
第三嘆:梅花帶來了春的訊息,但那訊息卻遠隔天涯,冰霜霰雪敲打著窗戶,中原大地上響徹著塞外的笳聲。遙想那些滿人在帳幕中飲酒作樂,慶祝新歲,而我在這山城中,如同想要知恩反哺的烏鴉,卻已經找不到自己的故國與家園。
數點遺民血淚,轉眼又是一年。
鼓角高鳴日月悲
——鐵血男兒的鎮魂歌
鐵脊銅肝杖不糜,山東留得好男兒。橐裝倡散天禎俸,鼓角高鳴日月悲。咳唾千夫來虎豹,風雲萬裡泣熊羆。山中不誦無衣賦,遙伏黃冠拜義旗。
——《風聞葉潤蒼先生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