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章 靖難之役(一)

寧王臉色陰沉,嘴角透出冷笑。朱棣麵皮漲紫,抓起酒壺猛地擲出,正中朱高煦額角,登時酒壺粉碎,血流滿面。

朱高煦痛叫一聲,捂著傷口叫道:“幹嗎打我?”

“畜生!”朱棣怒道,“你還敢問我?長幼有序,你算什麼東西,膽敢辱罵叔父?看我不撕爛你的嘴,敲掉你的牙……”縱身上前,一掌掃中兒子左頰。

朱高煦摔倒在地,氣勢不衰,滿地亂滾,大聲嚷嚷:“你打死我好了,反正打朝廷是死,投降朝廷也是死;以前你跺一跺腳,大寧都要抖三下,現在什麼阿貓阿狗都敢爬到你頭上拉屎……反正是死,你打死我好了,踢死我好了,就當沒我這個兒子,我死了,跟皇祖爺告狀去,讓他大發神威,咒死這一幫不肖子孫……”

他罵不絕口,氣得朱棣兩眼血紅,連罵畜生,作勢要踢,不想朱高煦滾到桌子下方。朱棣怒不可遏,折斷一根桌腿,沒頭沒腦地要下殺手。朱微慌忙上前,使出“拂雲手”勾住桌腿,一挽一揮,朱棣猝不及防,桌腿登時脫手,他罵了一聲,抬腳踢向兒子腦門,朱微腳尖翹起,點向他膝後“跳環xue”。

朱棣無奈收腳跳開,作色道:“十三妹,你幹嗎攔我?”

“高煦一時憤激、罪不至死。”朱微目光一轉,盯著寧王說道,“他話糙理不糙,哥哥你真是落井下石、忘恩負義。”

寧王血沖面頰,拍案怒道:“你說什麼胡話?”

“我沒說胡話。”朱微冷冷說道,“我實話實說,四哥走投無路,前來求你,你不幫忙不說,還要奪走他的心腹謀士。身為兄弟,如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寧王按捺怒氣,說道:“我何時要奪走他的謀士,留下道衍師兄,不過想要跟他切磋詩文、鑽研佛法……”說到這兒,忽見朱微面露嘲諷,只好打住,揮了揮手,悻悻道,“你女孩兒家,我不跟你一般見識。”

道衍起身,合十笑道:“寧王殿下才高學博,道衍早就有心請教,既然殿下有請,逗留數月也無不可。正如殿下所說,此乃求學問道,並無其他意思,公主和二王子都多慮了。”

“道衍!”朱高煦大罵,“我看錯你了,見風使舵、賣主求榮,說得就是你這樣的賊禿。”

朱棣大怒,又要動手。寧王起身上前,笑著挽住兄長,說道:“我看高煦是醉了,來人啊,將他扶出去。”

“不成!”朱棣厲聲道,“黃口孺子,出言無狀,張玉……”

張玉應聲,朱棣說道:“將他綁起來,帶到王府門前大街,當著眾人打他一百馬鞭。”

張玉遲疑一下,招呼諸將,把朱高煦拖出大殿。一路上,朱高煦罵不絕口,直到消失不見。

朱棣臉色陰沉,退回原座,拎起酒壺一飲而盡。突然間,他趴在桌上,失聲痛哭,哭聲撕心裂肺、摧人肝腸。

眾人無不動容,朱棣邊哭邊說:“十七啊十七,我一心一意,只想當個藩王,守土戍邊,驅逐韃虜,將來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名垂青史,也算一代名王。誰知道,朝廷恨我,你也怕我,人人恨不得我死,人生一世,草長一秋,死在韃子手裡我認了,死在自家人手裡,我不甘心、不甘心啊!”

他邊說邊哭,捶桌頓足,痛不欲生。朱權默不作聲,臉色蒼白,過了半晌,方才說道:“四哥,你也醉了,今晚就留在府裡……”

“我沒醉!”朱棣搖搖晃晃、站起身來,“我要呆在這兒,一定又有人說我圖謀不軌,我這就離開大寧,省得礙你的眼。我要回北平,即便是死,也跟妻子兒子死在一塊兒。”說著步履蹌踉,就往外走。

朱權麵皮發紅,慌忙上前,扶住燕王道:“四哥,你當真醉了……”朱棣掙紮向前,大聲嚷嚷:“我沒醉,我要回北平,儀華、儀華,我死活跟你一塊兒……”

朱權不勝狼狽,回頭喝道:“待著幹麼?還不來扶燕王……”兩個太監上前,朱棣一掌一個,全都打翻。道衍上前勸說,朱棣充耳不聞,寧王想要使勁,他便瞪眼大喝:“你要扣押我麼?來、來、來,為兄這條命都是你的……”

寧王本意攙扶,反被他糾纏得無法脫身,扶也不是,放也不是。燕王身份貴重,他人不敢用強,眼看二人拉拉扯扯,走向王府大門,只好一窩蜂跟了上去。

寧王性子嚴謹,府中埋伏許多精銳甲士,燕軍諸將稍有異動,當可一鼓拿下。如今二王擰成一團,眾甲士不知所措,紛紛從暗中現身,遙遙跟隨在後。

來到王府門前,鞭聲傳來,清脆刺耳。出門一瞧,朱高煦跪在街邊,四人摁住他的手腳,張玉揮舞馬鞭用力抽落,皮鞭所及,綢衫破碎,皮開肉綻。街上百姓多多,圍成一圈,笑嘻嘻大瞧熱鬧,另有若幹閑散軍漢,抄著雙手冷眼旁觀。

寧王忽覺有些不妙,喝道:“夠了,張指揮使,別打了!”張玉應聲收鞭,回頭看來。

寧王目光閃爍,說道:“四哥,我就送你到這兒……”話沒說完,“大椎xue”突然一麻,身子癱軟,氣力全無,耳邊傳來燕王的輕笑:“老十七,比謀略,你還是嫩了點兒。”

寧王轉眼望去,燕王目光清澈,醉意全無,眉宇之間透出一股嘲弄。

“哥哥!”朱微相隔最近,燕王突然發難,她看得一清二楚,正要縱身上前,冷不防後心一痛,“至陽”xue已被人拿住,扭頭一看,正是道衍,和尚嘆氣道:“公主得罪……”

變故接二連三,朱微不明所以,惶恐之極,耳聽燕王一聲大喝:“動手!”

嗖嗖嗖,數支羽箭從圍觀人群裡飛出,正中王府衛兵咽喉。緊跟著,人群中躥出十餘道人影,均是百姓裝束,個個手挽角弓,箭矢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