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四節 智取喀爾喀 雪夜急行軍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喀爾喀蒙古最開始並不屬於清國。

喀爾喀蒙古與衛拉特共同由蒙古衍生而來。

衛拉特最開始也並不屬於蒙古。

話說500年前,孛兒只斤·鐵木真崛起於漠北草原,他縱橫捭闔,一統各部。眾部落貴族召開大會,尊鐵木真為“成吉思汗”,各部落也有了統一的稱呼——蒙古。

當時,衛拉特各部遊牧於葉尼塞河流域,因為他們慣於在林中狩獵,故而也被稱作是“林木中的百姓”。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派他的長子術赤去葉尼塞河流域招撫衛拉特諸部。當時的衛拉特部首領忽都合別乞審時度勢,決定歸順。

強大的衛拉特歸順蒙古,成吉思汗大喜過望,不僅和忽都合別乞結為親家,而且還封忽都合別乞為太師。

蒙古的太師,以及衛拉特部後來的太師,與中原朝廷的太師大不相同。中原地區的太師,最早出自西周時期,太師、太傅、太保三個職位並列,合稱為“三公”,三國故事中,袁紹家族被稱作“四世三公”,就與該職位相關。後來中原地區的太師之稱,逐漸演化為一種榮譽稱號,並無實權,而是加封給德高望重的老臣、重臣的,用以表彰其勞苦功高。

而蒙古及後來衛拉特的太師,是手握重權的,相當於丞相兼軍隊總司令,是除了大汗以外的最具權勢的人,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忽都合別乞被封為太師並與成吉思汗結為親家後,衛拉特諸部便一直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著密切的姻親關系。在蒙古地區,非常注重嫡庶尊卑。大家熟知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即長子術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託雷。事實上成吉思汗有很多兒子,只是以上四位是成吉思汗正妻所生。一般來說,嫡子地位遠遠高於庶子,也只有嫡子才能繼承父親的爵位,繼承大位。

這裡有個趣事,相傳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老二、老三、老四,常常看不起老大術赤,稱他“蔑兒乞惜部的孽種”。原來成吉思汗年輕時,妻子曾被蔑兒乞惜部擄走,後來成吉思汗擊敗蔑兒乞惜部,奪回妻子,但她此時已然懷身孕,是蔑兒乞惜部首領的孩子,生下來的便是術赤。傳言不知真假,但蒙古部落,及黃金家族的人對蔑兒乞惜部恨之入骨卻是不爭的事實。一群陌生人的蒙古人飲酒作樂時,聽聞對方是蔑兒乞惜部的,甚至有可能立即翻臉,拔刀相向。

衛拉特與蒙古攜手南征北戰,共同打下蒙古帝國偌大江山,後來時移世易,蒙古帝國分崩離析,衛拉特也與蒙古分道揚鑣。衛拉特諸部遊牧於阿爾泰山、天山一代,後來兼併葉爾羌汗國後,衍變成今日之衛拉特。蒙古部落則一分為二,分別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與清國關系密切,漠北蒙古居於蒙古高原,也被稱作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與衛拉特之間因領地、牧民沖突等問題多有攻伐,連年戰爭,百姓不勝其苦,後來衛拉特所有部落首領,與喀爾喀蒙古各部落首領,會盟訂立《衛拉特法典》,規定了雙方行事準則,明確相關律例,雙方多年徵戰才告一段落。

衛拉特的核心姓氏為綽羅斯,準噶爾部與杜爾伯特部都是該家族的部眾,因而在衛拉特諸部中地位較高。

無論是衛拉特,還是蒙古,都非常注重家族血統,因此還有一條鐵律:非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不能稱汗。所以在蒙古後期,出了很多權臣,梟雄,但都沒有稱汗,最多是輔佐一位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作為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已。所以蒙古後期,出了很多曹操,卻只出了一位曹丕。

不,準確的說是兩位。

第一位是也先汗。也先汗原是衛拉特部首領,封太師,後來功勳卓著,自封為大汗。對了,也先最為出眾的戰績,是於土木堡大敗明朝權監王振,活捉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鎮。

第二位就是噶爾丹了。噶爾丹南統葉爾羌,東徵喀爾喀蒙古,衛拉特在他治下,空前強大,噶爾丹遂稱汗。此後,噶爾丹帶領衛拉特鐵騎繼續猛攻喀爾喀蒙古,此時黃金家族帶領的蒙古,早已沒有了成吉思汗時的雄風,節節敗退之際,急忙向東南邊的清國求救。

而當時的清國皇帝是康熙。康熙八歲登基,16歲誅殺權臣鰲拜,之後平三藩,收臺灣,是一代雄主,自然也是一個極為精明的角色,他有著自己的盤算。

康熙皇帝對求救於他的喀爾喀蒙古首領們是這樣說的:“喀爾喀蒙古雖為衛拉特所欺,請救於本朝,似不便遣兵相助。向使喀爾喀蒙古如四十九旗歸於本朝,噶爾丹必不敢侵犯,即使侵犯,本朝必不忍坐視。”

這官話用白話來說,即是“喀爾喀蒙古被衛拉特欺負的不要不要的了,現在求救於我大清,但是我朝不太方便出兵相助。你們看啊,是這樣的,如果喀爾喀蒙古像漠南蒙古一樣直接歸順我大清,噶爾丹還敢打你麼?就是他敢打,我大清能坐視不管麼?”

話說的很明白,精明的康熙倒也不帶拐彎抹角的。

喀爾喀眾位大佬們一合計,覺得歸順大清也比落入噶爾丹那豺狼手裡強,便同意了康熙的提議,正式申請加入大清。

康熙得便宜還不忘賣乖,說申請加入大清還是需要走一下程式的,需要內閣蓋章批準的,至於能不能透過,康熙說他也不敢保證。

於是康熙召開內閣會議,眾閣老也裝模作樣的討論了一番。其實康熙都同意了,哪裡還需要討論是否批準,無非是做樣子給喀爾喀蒙古看,用以討價還價罷了。討論結果,大清就勉為其難的接受喀爾喀蒙古的歸順了。

眾喀爾喀大佬聞訊感激涕零,感恩康熙皇帝的再造之德,感謝大清的活命之恩。

自此,喀爾喀蒙古正式歸順大清,清國在衛拉特與喀爾喀蒙古之間的沖突之中,也從幕後正式跳上前臺。

沙俄悍然出兵唐努烏梁海,衛拉特這邊急忙調兵遣將應對,清國這邊也是伺機而動。幾方勢力見招拆招,大戰的陰雲密佈。

在伊犁的阿穆爾得知戰爭的到來,既緊張又興奮,這次緊鄰杜爾伯特部的輝特部幾乎傾巢而出,阿穆爾要趕回塔爾巴哈臺,與輝特部大軍彙合。行前,他向阿成道別,阿穆爾問阿成願不願意也到戰場上去看看,去轉轉,去長長見識。

阿成沉吟不決。

阿穆爾著急走,轉身準備出門。

“阿穆爾,聽說戰爭中,很容易發財是不是”阿成叫住幾乎出門的阿穆爾。

阿穆爾笑了笑,說道:“戰爭中很容易死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