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鹹菜面餅,烤的很順利,外表焦黃,但是沒糊,剛剛好,還有鍋巴的感覺。
她做的個頭不大,一個手掌的大小,面團全都做完了,總共六個,也夠了。
柴火爐子上的鋁制水壺,蓋子都要蹦起來了。
家裡只有兩個暖水瓶,聽說還是爸爸結婚時,家裡最值錢的擺設。
熄了灶下的火,收拾好廚房,正要走時,想起家裡的雞鴨都要喂。
村裡只有少數人家養了豬,喬家沒有養,養豬太費事,跟伺候祖宗似的,年頭養到年尾,一天三頓,少一頓都不行,豬圈也得定時清理,還不如養雞鴨省事。
奶奶早上就將雞鴨一天的夥食都弄好了,她只需要端出去,招呼它們過來開飯就成。
喬月端著盆,關好院門,去餵食了。
小雞們感觀靈敏著呢,用棍子敲一敲盆沿,一個個就跟飛毛腿似的,狂奔而來。
別人家的雞,偶爾也會過來偷食,她得看一會,見著偷食的,得把它們攆走。
看著小雞們擠破頭搶食,喬月笑出了聲,很有意思。
喂鴨子的時候,林二旺他們,還坐在水塘邊玩泥巴,做成個碗狀,反過來,口子朝下,往地上摔,比誰摔的響,炸出來的裂口大。
見著喬月來了,他們手上的動作都停下了,眼巴巴的瞅著她。
“你們瞅我幹嘛?到一邊玩去,在這兒待著,我家鴨子怎麼上來吃食,去去去!”喬月故意板著臉,逗他們玩。
鄉下的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淘氣不代表壞。
一見她兇巴巴的攆人,三個小孩撿起泥巴,爬起來就跑。
喬月把餵食的盆子,放在岸上,用力敲了幾下盆沿。
水塘裡,除了鴨子,還有不知誰家養的白鵝,優雅的在水裡遊來游去。
村子裡的這塊水塘,面積大,屬於村裡的公塘,每年水塘産的東西,都給每家每戶分了。
到了年底,抽幹了塘裡的水,那景象十分喜人,養了一年的魚,活蹦亂跳。
喬月等著喂完了食,便要回去。
一個年輕的女子,拎著茶壺罐,朝她的方向走來,等她走的近了,喬月才發現,她身後背了個小孩,約摸只有兩歲。
用一塊布兜著,緊貼著媽媽的後背,一隻手放在嘴裡,大眼睛好奇的盯著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