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章

“谷叔,明日你代我去赴宴,只說清明時節,剛剛祭祀過亡夫,心中悲苦,酒後風寒,病倒了,不好過給諸位貴客。”

谷仲點點頭,又遲疑道:“那夫人,咱到底給不給糧啊?若要給,給多少?”

沈瀾沉吟道:“你只管看著,宴上其餘糧商給多少,咱們便給多少。”隨大流、不出挑最安全。

待谷仲應了一聲,沈瀾又道:“若宴上出現了魏國公世子,或是巡撫提及了世子,你便私下裡去拜訪世子,照著兩萬石給。”

“兩萬石!”谷仲驚呼道:“夫人何至於此?兩萬石給出去,咱們半年白幹!”

沈瀾嘆息道:“湖廣巡撫手裡沒兵,光桿子一個,他來要糧,意思意思給個幾百石也就罷了。可若是那魏國公世子來要,手握雄兵二十萬,哪裡敢不給呢?”

谷仲急切道:“便是要給,何至於給這麼多?兩萬石糧食啊!咱們手裡的湖田、垸田攏共也就十頃。夫人還開了高價,收購福建的山薯、廣東的豬肝薯、番薯,還有沿海的玉蜀黍,又得花錢找果農、種田老把式育良種,還得養活一支漁隊南來北往的跑生意,還有新開的魚塘,要養什麼青魚、鰱魚……哪一樣不要錢啊!”

谷仲嘮嘮叨叨個不停:“夫人還不肯提高米價賣糧食,非說要平抑米價,這平抑米價是官府的事兒,官府都不管,夫人倒好……”說到這裡,他長長嘆息一聲。

“夫人是個仁善的。”語罷,又自嘲一笑:“若非夫人心善,小老兒帶著個孫女打陝北逃進湖廣,只怕要被餓死。”

沈瀾嘆息一聲:“往事不必回首,總得往前看。”語罷,又安慰道:“谷叔,這兩萬石給了巡撫,只怕要被層層貪墨了去。給了魏國公世子,好歹能發到那些兵丁的手裡,也算物盡其用了。”

裴慎既不喝兵血,也不役使軍卒,軍紀森嚴,糧餉給足,加之他軍事天分極高,百戰百勝,短短幾年功夫,這才能拉起一支士氣如虹的強軍。

沈瀾笑道:“我自湖廣發家,若出了兩萬石便能將湖廣水匪平了,也算報答湖廣百姓了。”

谷仲長長嘆息一聲:“夫人實在不像個生意人。”

夜眠僅需六尺,日食不過三餐。多出來的富貴又有何用呢?

沈瀾笑了笑:“求個心安罷了。”

作者有話說:

1. 牛乳、鶴觴、花露百沸蒸之,出自張岱《陶庵夢憶》

2. 活邢敖我前面提過,邢敖是個死刑犯,趕時髦的明人就拿活邢敖來罵人。——《明代社會生活史》

3.樊江陳氏橘出自《陶庵夢憶》。原句為“用黃砂缸,藉以金城稻草或燥松毛收之。……可藏至三月盡。”

4.明代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所以湖廣多米。我覺得米價應該比較低。而很多其他地方,例如江浙一帶雖然有田,但多種棉花等經濟作物,糧食多為其他地方運過去的。所以從湖廣運糧食去別的地方賣,肯定是有錢賺的。

5. 明代湖廣水系發達,所以多有圍湖造田,鑄堤防洪水,以保護開墾出來的田地,也就是湖田結果湖田還不交稅,三倍獲利)。然後因為圍湖造田導致水泊變小,調蓄能力不夠,就會加劇洪災。

——《明代湖廣地表水體變遷研究》,項露林

6. 山薯,閩、廣等地土産;番薯,明末由海外傳入廣東,品種有白鳩、力薯、豬肝薯、番薯。

玉蜀黍,就是玉米。明代玉米已傳入冀、魯、豫、陝、甘、蘇、皖、兩廣、雲南等省。

——《明代社會生活史》

7. 魚類養殖技術對漁民而言,風險小了,更安全,所以沈瀾想開發這個。

而且明代已經有漁類養殖技術了,明人黃省曾著《魚經》、徐光啟《農政全書》也有養殖魚的部分。

此外,明代湖廣地區的魚類養殖一直不發達,直到清末、民國才發展起來。

——《明代湖廣地區漁業産銷研究》,項露林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