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把第一把火燒向鹽政,也是在向世家宣戰。
哦不,他才不是只會意氣之爭的沖動少年,他這是“釜底抽薪”呢。
世家為什麼能夠招攬門客、收買人心,還不是因為他們足夠豪富? 有錢的才是世家風範,沒錢的,嘖嘖,那就是窮講究。
而世家會這般富足,則是因為他們霸佔了太多的資源。
鹽田、礦山、良田……這些本該是屬於朝廷的。
即便個人所有,也應該繳納足夠的稅款。
然而,世家最擅長的就是搞隱田、隱戶,大肆侵佔官府的利益。
先帝時,曾經狠狠整治了一下隱田的問題,藉著開國之初,重新登記、梳理了天下的田畝。
但政令歸政令,地方上執行起來,還是有太多的漏洞。
比如那些世家、豪強,他們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哪怕是朝廷任命的官員也不敢太過招惹。
先帝的新政,折騰了幾年,收效甚微。
先帝終於意識到問題的根節——世家! 只要這個龐大的利益階層存在,皇帝就不可能真正掌控整個天下。
於是先帝便開始加大分化、打壓世家的力度,還弄出了考試選官的政策。
可惜啊,他死得太早,這些計劃都只是起了個頭,根本沒有執行下去。
永承帝會想到這些,用力握了握拳頭,暗暗在心底發誓:“父皇,您放心,您沒有完成的事業,兒臣來完成!” 不只是鹽政,還有選官制度,也都要改革! 永承帝躊躇滿志、鬥志昂揚。
雖然第一次提出鹽政改制的議題,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但,永承帝非常堅持,拿出了帝王該有的“霸氣”,強悍的表示:“改!必須要改!” 朝臣們:…… 他們看向永承帝的眼神,沒有對於君主的敬畏,而是帶著淡淡的無奈與憂傷——這是哪裡來的熊孩子? 真以為朝堂是過家家呢。
你是皇帝,你說的話,朝臣們就要去執行? 嘁,還是去做夢吧,畢竟夢裡什麼都有。
心裡暗自腹誹著,朝臣們卻不能說出來,他們低下頭,彷彿被永承帝的“王霸之氣”震懾到了。
實際上呢,他們是怕自己一個忍不住,會偷笑出來。
還是王源等幾個大佬更能撐得住,非但沒有失態的嫌疑,反而滿臉認真,並時不時的點頭,彷彿真的將永承帝的政令聽了進去。
恰在這時呢,安國公跳出來上了摺子:“臣提議重新登記鹽田,並制定鹽水標準!” 定國公陶勇的目光陰鷙,很好,好個韓大傻,為了當國丈,你小子夠拼的啊。
是的,這位安國公,便是永承帝選中的幾個“岳家”之一。
就在前兩日,永承帝冊封安國公的嫡次女為賢妃,位列四妃,僅次於皇後。
永承帝還把掌管後宮的權利,從陶皇後手中分出了一些,交由韓賢妃掌管。
有妃位,還有一定的實權,永承帝向安國公府展現了足夠的誠意。
安國公也利索,直接找府中的幕僚,按照皇帝的意思,寫了一份建議改革鹽政的奏摺。
朝堂上,安國公一個不太通文墨的大老粗,磕磕絆絆的將奏摺讀完,滿朝文武,除了靜默,就是偷眼去看陶勇的臉色。
陶勇:……麻蛋,就知道你們這群混賬在看老子的笑話。
老子、老子—— 賊孃的,老子果然瞎了眼,竟以為小皇帝是個好東西。
但,女兒都嫁了,還是他最寵愛的女兒,陶勇也不能真的跟皇帝撕破臉。
現在他能做到的,就是不贊同、不反對,當個泥塑。
最後,王源率先表態,“陛下英明,臣附議。” 王源發話了,追隨他的朝臣們,雖然心裡犯嘀咕,可也都乖乖跟著喊一句“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