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4章 歌與詩(二合一章節)

雖然楊謙是一個人對著攝像頭、顯示屏講課,沒有真正的課堂給人的那種熱鬧的氣氛,但看著彈幕裡,那些觀眾們一句句像接龍一樣的背詩“樣子”,他也是欣慰地笑了笑。

“看來還是不錯的,很多同學都會被,我看到有人說自己都已經畢業十幾年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真的,太棒了!說明大家並沒有因為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繁忙,以及雜亂的資訊,就忘記了這些曾經給我們帶來非常美好的體驗的唐詩。

唐詩之所以能傳誦千年,之所以能被大家認為是那個朝代的印記,在我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很美。我們在這裡不談唐朝的經濟條件、政治氛圍、科舉改革等等對唐詩的促進,就單純從它跨越了一千多年,依然還能被我們喜愛和誦讀的情況來看,它肯定是擁有著一種超越時空的美學因素的。

甚至,我們拿現在大家都比較愛看的短影片來對比,也不難發現,唐詩並不遜色與短影片,它同樣有著非常緊湊的結構,有著非常特殊的鏡頭語言,有著格外細膩的情感表達!”(注1)

楊謙從古風音樂的創作,說到唐詩,再對比起短影片,這樣的思維跳躍程度讓很多觀眾們都猝不及防。

樊汀同樣也沒想到楊謙會“偏題”這麼多。

但聽起來很有意思啊!

樊汀都快忘記自己的目的了,他津津有味地繼續看下去。

“舉個例子來說會比較好理解,杜甫的《登高》,應該很多同學的課本上也學過,‘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確實是出現過在很多省份的教材中,雖然不見得誰都能背誦下來,但楊謙這麼一念,回憶就出現在了腦海裡。

“楊老師唸詩的聲音也好好聽啊!”

“聽著有一種蕭瑟悲涼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

“這個唸詩的情感排程,是不是以前拿過獎的?”

“難怪唱歌這麼好聽,這個情緒變化得好快好準!”

“話說,楊謙有準備課件嗎?怎麼感覺他背這些詩都是隨口就來?”

“如果有課件,我們能看得到的,楊老師後面有投影。”

“絕對是背的,讀,不熟的話,給你看著讀都讀不順!”

觀眾們議論紛紛,但更多人還是全神貫注地聽著楊謙講。

因為楊謙這會兒可沒有板書,如果不仔細聽,一走神就錯過了很精彩的內容!

“風急天高,寒風呼嘯、天空高遠,這是一個比較空洞開闊的長鏡頭,就好像有些影片或者電影的開頭一樣,未見其影、先聞其聲,畫面裡什麼也沒有,就是秋高氣清的感覺,但耳邊卻傳來呼嘯的風聲,以及讓人心生哀意的猿啼。

下一句‘渚清沙白鳥飛回’就有了景象,水清沙白的河州上,有鳥在來回盤旋。同樣是動靜結合,但這樣的畫面是有濾鏡的。它兩句下來沒有其他的色彩,就只是天空的灰和沙洲的白,透過這種色調,構造出了冷淡慘白的氛圍感!

是不是?我們只是讀這兩句詩,就已經彷彿看詩人想要向我們描繪的畫面感,它的直接,並不亞於我們現在內容豐富多彩的電影、短影片!”

楊謙的簡單分析,便讓樊汀和很多觀眾一樣,都在螢幕背後不住地點頭。

真的是太有畫面感了!

樊汀心中更是有一股難以言喻的佩服油然而生。

以前,他可沒覺得古人有多厲害,好像他們接觸的資訊沒有現代人多,自己就有一種優越感一樣。但現在看來,古人一點也不差,他們甚至還如此超前!短短几句詩,就能寫得跟一千多年以後的短影片一樣,讓人見字如見畫......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無際的落葉、草木,因為首聯中提到的寒風蕭蕭地飄落而下,而沙洲旁邊的長江也是洶湧澎湃地奔流不停。這裡鏡頭推進,從剛才的大全景,推進到葉子紛紛飛落,推進到長江浪濤翻滾,顯然是用了近景甚至是特寫。

它同時也在快速地切換景色,加快節奏,從而表現出更加強烈的情緒感染力!落葉的窸窣、長江的洶湧,代表的是杜甫先生對自己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悲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