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重新在鋼琴前面坐下來的時候已經過十一點了,雖然拖堂超了半個小時,但直播間的人數不減反增,實時觀看人數甚至超過了九百萬!
雖然比不了上個星期一千四百多萬的巔峰實時觀看人數,但那是因為經過了一個星期的熱度冷卻,直播間的人氣有所回落,可九百多萬的實時觀看人數,依舊能超越之前周偉洲的直播記錄!
不用說,看到楊謙要唱歌,很多觀眾都在各自經常玩的群裡激動地搖人,甚至還有大學生一腳蹬開了隔壁寢室的門,喊同樣喜歡楊謙的兄弟一同起來看直播。
樊汀這邊稍微冷清一些,他是自己一個人窩在書房裡看電腦的,也並沒有打算影響到已經陪孩子睡覺了的老婆。
“古風的歌曲,用鋼琴彈奏嗎?”
樊汀看見楊謙坐回到鋼琴前面,忍不住又嘀咕了一聲。
楊謙會古箏啊,樊汀知道的,他看過楊謙在一場演唱會上秀了一把古箏彈奏技藝的影片。
古風(中國風)的歌曲,拿鋼琴來彈奏,會不會有點太不古風(中國風)了?
在樊汀看來,古風(中國風)之所以能被稱之為古風,是因為它雜糅了很多中國傳統的元素,比如說填詞上使用古詩詞,或者自己寫得文縐縐的,有點古色古香的感覺。
比如說,以前大家還只是穿漢服拍古風歌曲的mv影片,現在直接就在演唱上採用戲腔的唱法,也一樣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再比如說編曲上使用中國傳統樂器,不一定是古箏,也有可能是琵琶,或者二胡等等。
雖然說不一定完全都是用的中國的傳統樂器,但起碼你的主旋律,或者說你的前奏得是吧?不然怎麼讓人一下子切換到這種古代的韻味中呢?
“今天只是淺談一下我對音樂創作的看法,有很多細節沒能一一去跟大家詳細剖析,但時間也確實是不允許了,今後有機會,或者說等我自己研究明白,整理清楚,再和大家做進一步的交流。好吧?很多同學應該都不耐煩了,我們唱完這首歌,就下課,好吧?”
楊謙手放在鋼琴上面,先是笑著說了幾句。
但能堅持看他直播課的同學,哪裡是會不耐煩的人?聽楊謙這麼一“汙衊”,他們馬上坐不住了!
“不晚不晚,楊老師加油講,我們陪你上通宵!”
“好久沒聽課聽得這麼起勁了,楊老師別停啊!”
“我看不是我們想下課,是楊老師著急下課回家吧?”
“畢竟家裡還有嬌妻幼兒,理解一下,哈哈!”
大家都很開心、熱鬧地調侃著,彈幕的熱鬧一直持續到楊謙說一句“《東風破》,希望大家喜歡”,大家才紛紛停歇下來,認真地聽歌。(注1)
鋼琴在楊謙會跳舞的指尖下面,幽幽地流淌出了一段柔美、明快的旋律。
這旋律並不複雜,樊汀作為擅長寫歌的人,一下子就聽出了楊謙這個曲子就是簡單的“5125”的重複——至少目前他看來是隻有這樣的單一“動機”(注:動機,音樂術語,指的是樂段裡的最小組成單位)。
當然,簡單不代表著難聽!
楊謙的左手的和絃動作才是關鍵,樊汀只恨自己的耳朵太過笨拙,沒能聽一遍就扒出譜來。
但他還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楊謙只用“5125”這樣的動機,搭配和絃做出了千變萬化,不僅使得旋律流暢動聽,還巧妙地利用節拍變化,將情緒的明暗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好像是一下子就給人帶入到了幽暗潮溼的雨巷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