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你是家裡有事吧?那趕緊先回去!”
“秦校長!沒事,沒事,就是老丈人感冒了,家裡孩子沒人帶,我那位要我去看看老人,順便把孩子帶著。不是什麼大事。”
“老人身體不舒服,孩子也要緊,你別耽誤,收拾一下,先回吧。”
“但學校這裡,期末的安全巡查還有好幾個點沒結束!王主任的父親又進急診了,他不在,我再走了,怎麼辦呀?”
松寧三中的食堂後廚內,陳林浩在手機中又一次接收到自家老婆“連串轟炸”,看著手裡一沓未完成、有待填寫的安全檢查巡視單,瞥著身後看似避開,實則掩不住吃瓜表情的食堂承包商,尷尬得面紅耳赤。
伴隨市、區校園安全管理工作越來越細緻規範,他負責的安全巡查工作也一年比一年要求更高。
這學期因為秦元玉的到來,原本不少模糊應對、得過且過卻存在風險隱患的安全工作被一項項緊抓了起來,對應負責的總務口子自然工作量增多了。
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王巖不同,陳林浩對此並無意見,反而相當支援——他與秦元玉的思路一致,認為: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是一所優質學校的執行基礎,也是確保同事和學生工作與學習的基本所需,的確需要認真細緻地對待。
因此,在教學之餘,他很樂意配合秦元玉去做“多出來的事情”“麻煩起來的檢查與督促”,對於疏懶慣的食堂承包商、安保人員的抱怨只當沒聽見。
可妻子的抱怨,他卻沒法迴避——因為家中的一些情況,他的妻子甚至比王巖更難適應與理解那個重點專案的落地,不願他配合新校長到來後的一系列舉措!
看著陳林浩眉間化不開的為難與壓力,秦元玉拍了拍他的肩,笑看跟在身旁的兩位女教師,笑道:“沒事,這不還有我與許老師、魯老師嗎?”
年齡已超五十歲的許英在笑容中加深了眼角的魚尾紋:“放心吧,後面要檢查哪些地方,我配合秦校長去。”
年齡不到三十歲的魯嘉直接伸過手來:“快把檢查單給我吧,我保證跟著秦校長做好。”
“……”檢查單被動地從手中抽離出去,陳林浩還有些反應不過來。
從什麼時候,許英和魯嘉這麼樂意支援秦元玉工作了?她們被列為安全管理組的成員,竟是來真格的?
要知道,快退休的許英以前從來不屑配合總務工作,在王巖帶著他勉強開展安全檢查時,經常一邊抱怨學生種種不學習的糟糕,一邊叫著頭疼和脖子疼,恨不得退休時刻早些到來。
魯嘉雖離退休的日子還遠,可不止一次怨著“一眼望得到頭”的職業生涯,對進了松寧六中“養老”不斷自憐自艾著。
這次專案落地,秦元玉除了邀請區裡英語“名師”帶魯嘉,還讓許英和魯嘉結了對,讓魯嘉兼認許英做校內“師傅”,更在成立校園安全管理隊伍時,將她倆一起拉了進來做成員。
陳林浩記得:王巖當秦元玉的面質疑過,說這兩個喜歡“等退休”的人結對,只怕越來越沒幹勁,“師徒雙雙來躺平”;還說她倆進安全管理隊伍就是“濫竽充數”,只怕校園哪處起火了都不知怎麼起的,更不會去拿滅火器。
那時秦元玉笑吟吟地反駁王巖說:“她們沒有工作幹勁,只怕和家長對我們學校的看法,學生的學習態度一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想辦法暖化了,不可再澆一層層水……”
現在倒好,學期末加強安全檢查的關鍵時刻,王巖自己請假去照顧生病的爹,他要被迫回家伺候孩子哄老婆,兩位“等退休”的女老師反倒頂了上來,心甘情願配合秦元玉。
不管陳林浩心裡如何糾結起伏,還是被秦元玉催著、推著出了教學樓。
與秦元玉一起站在樓門口,看著陳林浩滿臉歉疚轉出校門去趕地鐵,許英感嘆:“陳老師是真心想努力工作的,可他也是真的不容易!”
魯嘉搖頭:“他上班路遠不說,家裡那一位,嘖~,是真的不支援!”
“我們趕緊去檢查吧,然後,你們也早些回家,都不容易!”秦元玉帶頭轉身,“我估計,陳老師家中那位的態度,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王老師只透露了幾句,可究竟怎麼回事,等我們哪天抽時間……”
“同事們,這個學期,我真要感激大家,也要表揚大家!讓我們集體取得了進步!”
“譁……”
嘉橋中學的學期末教工大會,士氣不振,不少教師因為期末測試成績而低沉了情緒,想要逃避臺上新校長章形樹的目光。
梁老師倒是在後排抱著臂,以近乎幸災樂禍的心情想看章形樹如何發火,想聽坐在身旁的賀老師繼續嘮叨“那專案落地也沒啥用”。
可章形樹開篇的言語,吸引了全體教師的心思不說,讓梁老師也體會到什麼叫“大跌眼鏡”!
鬱悶地從地上把摔下去的“眼鏡”撿了起來,梁老師聽到了他對教師們更多的認同與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