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生幫忙治理齊郡。”
儒學的學說,君君臣臣,注重的就是禮法,所以被上位者所推崇。
孫乾也不例外,“潘大人,你是濟南的國相,未免管得有點太寬了。”
“我知道,有人說我貪權,但我這也是迫不得已。
青州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孫先生你應該很清楚。
靈帝在位時不管我們,少帝即位外戚權勢太大,幾年之內也管不了我們,我們這些青州的官員只能自己管自己。
青州的百姓何其無辜啊!我不想他們受苦,所以請先生出山。”
孫乾也是青州人,潘閭的這番話對他的觸動很大。
朝廷對青州,的確是太疏忽了。
“名不正言不順,眼下齊郡沒有主官,更不能徵辟我為官,你又讓我怎麼幫忙呢?”
“誰說名不正言不順,就不能治理地方了,那個名頭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當然重要。”
潘閭愣了一下,“為了百姓,孫先生你就不能放下心中的堅持嗎?”
“道不同不相為謀。”
潘閭怎麼都不會想到,事情竟然會卡在這兒。
“這麼說,先生是想投靠劉備了?”
“樂安的百姓,也需要我。”
潘閭:“樂安的百姓,即使沒有先生,也能在這個世道活下去,劉備是一個有本事的人,可齊郡的百姓沒有先生,他們就活不下去了。
我索性把話說白一點,濟南有我,平原有恆赴,可齊郡誰都沒有啊!”
“平原郡的恆赴也是幌子吧!據在下所知,平原郡早就在潘大人的治理之下了。”
孫乾知道這一點,潘閭並不意外。
他畢竟是個有識之士。
“這個我承認,可我能幫忙治理平原郡,卻不能幫忙治理齊郡,力有不逮獨木難支啊!
青州各郡都是爛攤子,太難管了。
明天我在城門口等你,如果先生不來我就走了。”
該說的不能說的,潘閭都說了。
如果孫乾還執意投靠劉備,那真是鐵了心了。
無論潘閭再做什麼?那也沒什麼用了,還不如早點走呢?
孫乾回到了自己的地方,腳上穿的是潘閭的履靴。
孫乾想了一個晚上,終於有了一個決定。
............
潘閭是要離開,但他沒想過要早走。
對潘閭來說,如果沒有什麼大事,他是不會起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