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無話,第二日清晨,在公主府用了早飯,又去瞅了瞅兒子,才離開公主府,回去長安城。[
臨走之前,靖佳公主才微帶酸意的嘟囔了一句,“聽說國公府裡多了個女幕僚?”
這事經過兩個多月,長安差不多已經傳遍了,趙石也沒隱瞞的意思,只是道:“香侯府薦過來的,現在家大業大,信得過的幕僚也難尋找,那會兒我不是派人到你這裡也你薦一個嗎,現在也沒動靜,若是看誰合適,只管跟我說,我這裡先用著。”
靖佳公主頓時被他帶歪了,“讀書人你多數信不過,目不識丁之人又有什麼用?”
趙石樂呵呵的點頭,“這年頭,讀書人確實讓人信不著。。。。。。。”
靖佳公主也笑,“所以你就用了個女幕僚?聽說啊,長的還很俊俏。。。。。。。不如我這裡也薦個女官到你那裡,也好讓香侯府瞧瞧,公主府也有女才子。”
趙石立即正了臉色,“我的用的在此人之才學,與長相如何無關,這人來歷有些。。。。。。信不信得過,還要看以後怎麼樣,現在還說不準。”
至此,靖佳公主也不再糾纏什麼,只是心想,滿長安有才學的人多了,非要弄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在身邊,也不怕人說嘴?
不過就算有些醋意,她這裡也是鞭長莫及,說再多也是無用,點上一句兩句,稍稍抱怨一下,也就成了。說多了。反而惹人厭煩。公主殿下是不會做那樣的蠢事的。
離開公主府,一路疾馳,在午飯之前趕回到長安城。
這時晉國公府,已經張燈結綵,就等著過大年夜了。
今年的晉國公府,和去歲時又是一番景象了,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府中人丁增加了足有三分之一。府邸雖然規模沒變什麼,但府中各處修繕的更加細緻,愈發有了京城豪門的氣象。。。。。。
待得大將軍趙石滅夏回京,受封晉國公號,以大同府為封地,這麼一來,晉國公府已然是長安一等一的門戶了。
就官爵而言,大秦再沒有一人能得此殊榮,甚至可以說,再過上若干年。也不會有人超過現在的晉國公府。
而現在,晉國公府的主人。大將軍趙石也才三十出頭的年紀而已。
晉國公府如今唯一缺的其實就是底蘊,比起那些立足長安的百年大閥來說,出身寒門的晉國公,也許能享一世之尊榮,但如果晉國公府沒了大將軍趙石,也許不出幾年,這座曾經輝煌無比的府邸,也就該敗落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現在長安晉國公府,卻是無人敢於輕犯,甚至於無人能夠撼動其地位。。。。。
經過就封賞之事的明暗較量,讓許多人意識到,皇帝陛下對大將軍趙石之寵信,是如何的穩固不可動搖,和景興年間的景象完全不同,所以,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輕試晉國公鋒芒。
而大將軍趙石並沒有出掌樞密院,也沒有任職兵部尚書,這無疑讓許多人鬆了一口氣,也更是不願再在這個時候招惹大將軍趙石了。
但話說回來,大將軍趙石也許將留京數載,甚至於,可能一直呆在京師不出去了,那麼以後朝堂諸事,很多還得要看大將軍趙石的偏向。
這樣一來,許多人關心的事也就發生了變化,他們更加關心,在今後的朝堂諸事中,大將軍趙石到底會居於何等的地位,又會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是大秦朝野之上所有成熟的官員們,必然要注意並考量的事情。
而大將軍趙石自回京以來的種種,也被人拿出來細細琢磨,由此,很多人卻是發覺,也許,大將軍趙石回京任職還是很不錯的。
將今科進士都扔去了西北,皇帝陛下自從跟大將軍深談了一番之後,就立儲之事上也鬆了口,也許,明年祭天大典之後,便會就勢立下皇儲,顯然,大將軍趙石在立儲之事上,很是勸了陛下幾句。
兵部尚書李承乾升任樞密使,成巒成為兵部尚書,張承沒有升任大將軍,而是被調回京師,任職樞密副使,大將軍的得意門生杜橓卿升任戶部右侍郎,兼任國武監祭酒。
這些背後都有著大將軍趙石的影子,雖然讓朝堂重臣們有點不舒服,但大將軍並未為自己爭權奪利,也未表現的過於蠻橫,而是照足了官場規矩,有交換有商量的任用了一些自己的門下。
這在官場而言,並非不可接受,同時也讓人很是放心,不虞大將軍趙石這樣的武人亂來一通,弄的朝堂上烏煙瘴氣。
官員們的適應能力無疑是很強的,很快就平靜的接受了如今的朝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