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卷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百四十四章可笑

第四百四十七章可笑

“畫橋流水,雨溼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簾裡餘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琴聲叮咚,女子的聲音嬌嬌軟軟,迴腸蕩氣之餘,便好像一根細絲,纏的人心尖兒都是癢癢的。

餘音未落,鼓掌之聲已然響起。

有人便即笑道:“雨溼落紅飛不起,簾裡餘香馬上聞。好詞,果然是好詞……”

也有人附和著,“不愧是太子府上的人,嘖嘖……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啊……”

上首一個青年,一身絲織便服,腰懸佩玉,頭頂明珠,面容清秀英俊,這時懶懶的斜靠在椅子上,臉上帶著些矜持的微笑,也是輕輕擊掌。

下首坐著的是幾個寬袍大袖的儒士,都是滿臉的讚歎,搖頭晃腦之際,也是讚語不斷。

在場諸人皆是輕鬆隨意,周圍伺候的十餘個美麗少女,穿著清涼的夏衣,扭著細軟的腰肢,與這些放浪形骸的貴人們調笑不斷,間或假嗲做痴,咯咯嬌笑,穿花蝴蝶般遊轉於桌宴之間,卻是為這初夏的後園宴會,增了無邊的春色。

“也不用問,如此婉約細美之詞,一定是出自李鳳景之手了……”

“不錯,李鳳景詞風委婉,讀之總讓人迴腸蕩氣,欲罷不能,功底之深厚,實不讓於柳屯田,不愧是我蜀中雅士之翹楚……”

“可惜,李鳳景隨蘇安國出征禦敵去了,不然有其在此。醉燻之餘,填詞數首,當為樂事的……”

“李鳳景弱質之身,怎去了刀兵險地?難道也想學一學那班定遠……”

“年兄差矣,李兄出征之前,卻是與子佢秉燭長談了一番,李兄言道,溫柔之鄉。做出來的詞句皆有脂粉氣,不親聞畫角之音,金戈之鳴,他這一生,也不過是第二個柳三變罷了,此次若能得些許殺伐之氣,必能發雄健之音,做邊塞之曲……

諸位。這次李鳳景迴轉之後,詞風當另有一番境界,諸位拭目以待便是……”

眾人恍然大悟之餘,卻是連連讚歎。

“李鳳景果然好氣魄,當為我輩之楷模……”

“若真能如此。實為我蜀中文壇之幸事啊……”

正紛亂之際,卻是有個尖銳的聲音道:“李鳳景,其心可誅也……”

此話一出,一時間。場中卻是鴉雀無聲,眾人皆是驚詫莫名,接著便都對說話之人怒目而視,便是上首的青年貴人,也是臉色一變,眼中寒光頓露,威勢立顯。

這個青年不是旁人,正是後蜀太子孟謙。後蜀孟氏祖上乃是後唐蜀中節度使,後羽翼豐滿,後唐又是積弱不堪,根本無力約束這等封疆大吏,於是稱王稱帝也就理所當然了。

如今大秦興兵攻蜀,太子孟謙此時與同門下平章事王櫧一黨有隙,王櫧更乃齊平郡王舅父,兩家正斗的不亦樂乎。秦軍入蜀。如入無人之境,兩黨皆驚。算是暫時放下了恩怨,協力退敵,這才有了理國公趙方統軍,而樞密副使蘇方重為監軍的折中決議。

而昨日太子孟謙上書要親統援軍,往援劍門,卻為王櫧一黨所阻,心情不佳之下,今日這才召了一群近臣在這裡作樂。

雖說前方戰事如火如荼,但眾人也知道太子殿下心緒不佳,便也避而不談戰事上地事情,只是說一些風雅之事,以娛太子。

其實在這些人心裡,卻也並不為前方戰事著急,有劍門天險在,又有蜀中名將趙方統兵把守,料來秦軍也到不得京師這繁華之地,蜀中重文輕武之風在這片刻之間便已顯現無疑的了。

說話的是個黑臉的中年人,身子不高,相貌卻醜陋的緊,嘴唇很厚,偏偏生了一張大嘴,鼻子塌塌著,眼睛很大,眉毛卻很短,再加上一張黑臉膛,一身儒服穿在他身上,看上去沒有半點文雅之氣,反而有沐猴而冠之嫌。

眾人驚訝過後,卻是都露出帶著嫌惡的恍然之色,紛紛將目光移開,顯是知道此人的秉性,不欲與其爭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