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眼睛一亮。
她也不是沒有手帕交,只是這些年來,手帕交有跟著家裡外放的,也有因為守孝關係慢慢淡了的。
剩下的那幾個,人脈關係網跟她重合,認識的圈子裡頭,實在沒什麼合適的姑娘。
玥姐兒說的倒是個法子,路蓁蓁是郡主,又是國公夫人,又外放過,手頭上的資源可比她們豐富多了。
是她之前一葉障目了。
這京城的好姑娘都嫁得差不多了,可京城外還有不少官宦千金呢。
想來尋上幾個合適的人選,比京城裡容易。
他們家的人脈夠不到京城外頭去,但是路蓁蓁那邊就是順手的事情。
若是別的事情,胡氏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求到路蓁蓁面前的。
可事關兒子的終身大事,只要能給博哥兒尋個好親事,胡氏什麼都能做。
而且玥姐兒這話還給了她新的思路,就算路蓁蓁那邊不同意,還有二房孫氏那邊。
二房這幾年,傅知著的仕途也走得有聲有色。
知道在京城不好出頭,直接走了傅知易的路子外放了。
如今在淮州任知府呢。
這地方雖然不如蘇杭那邊是出了名的富庶,可也很不錯了。
孫氏跟她寫過信,說過淮州的情況,那也是難得的好地方了。
實在不行,看淮州那邊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胡氏拿定了主意。
胡氏是個很有行動力的人,她既然拿定了主意,立刻就開始行動。
先把之前準備的新婚賀禮單子拿出來,又重新梳理了一番。
添了幾樣珍貴罕見的古董玩物在禮物單子上。
等到路蓁蓁收到寧平侯府的禮單的時候,看著上面那厚重的禮物,心裡咯噔一下。
這麼厚重的禮物,想來是有所求了。
放下單子,吩咐了身邊的人幾句。
不過半天的功夫,胡氏和玥姐兒還有博哥兒那一日談話的內容,就放在了路蓁蓁的面前。
路蓁蓁知道傅知簡如今破罐子破摔,沉醉酒色之中,跟往日裡的三老爺那紈絝模樣簡直不相上下。
跟三老爺不一樣的是,他如今名下也有三四個兒子,五六個閨女。
可他只對博哥兒一人嚴苛,望子成龍。
別的庶出子女,在他眼裡就跟不存在一樣。
沒有特別寵愛的姨娘和丫頭,也不偏疼庶出子女,主打一個一視同仁。
當初珊姐兒的婚事,他也不聞不問,還是胡氏託了孃家齊國公府,尋了一個新科進士,打聽到新科進士家境還算不錯,兄弟姐妹也不多,家風還算清明,才將珊姐兒嫁了過去。
那新科進士也算是個聰明人,尋了個外放的機會,打點了一番,尋了箇中等縣去做縣令了。
在外頭,扯著寧平侯府的大旗,那個縣令做得還算穩當。
珊姐兒生育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新科進士還要藉著她寧平侯府大姑娘的名頭,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雖然也有姨娘和庶出之女,但是不敢寵妾滅妻,日子過得算是不錯了。
要問這些訊息,是從何而來。
不得不說先帝留下的那些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