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

孟子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論語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贊成天命和仁德。

《大學·於通篇》說: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zāi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孔孟、大學等等的標準去看,張居正是個小人,他當國家而務財用,張口閉口就是功利,手段狠辣而眥睚必報,也很少談起仁義。

葛守禮明明握住了張居正的死穴,高啟愚鄉試案,葛守禮明明只要追擊下去,再聯合晉黨的禮部尚書萬士和,糾結一番言官上諫,張居正真的很難很難如此輕易的過關,哪怕是小皇帝明語支援。

但是葛守禮還是壓制住了晉黨言官,不讓他們對這件事深談。

孔子為政,先言足食;管子霸佐,亦言禮義生於富足。

因為大明朝廷真的窮,窮到仁義這個東西對於朝廷而言,太過於奢侈了。

張居正教出來的徒弟,大明皇帝也是小人。

所以高啟愚請罪的時候,朱翊鈞把高啟愚貶斥到了蘇州府溧陽縣,去把馬一龍墾出的田收回來。

自從徐貞明說起了馬一龍墾田被侵佔之後,小皇帝始終在小本本上記著這一茬,高啟愚做好了這件事,小皇帝就會真的原諒他。

“拜見陛下。”徐貞明趕忙見禮,大明皇帝對農事真的非常的上心,每天都要來看看。

“免禮,今天忙點什麼?”朱翊鈞看著徐貞明笑著問道。

“做番薯澱粉。”徐貞明言簡意賅的回答道。

對於番薯的食用,一共有三種。

鮮食、切片曬乾長期儲存、做澱粉。

而今天徐貞明要給小皇帝獻出的祥瑞,就是把番薯澱粉,做成澱粉,澱粉可以進一步的加工為涼粉、粉條、粉坨、飴糖等等等。

已經完全洗好的番薯被一筐一筐的抬了上來,放在了一臺奇怪的桶之前,這個木桶外面帶著一個帶搖把的木輪,而桶內,帶著一個刺輥,朱翊鈞看著木桶有些奇怪的問道:“這是個什麼?”

徐貞明也解釋不清楚,直接開口說道:“幹活。”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干一次。

洗乾淨的番薯被不斷扔進了這個桶內,而後徐貞明不停的搖動著搖把,帶動木輪轉動,而桶內的刺輥開始轉動,蹦蹦跳跳的番薯,被刺輥粉碎成絲狀。

這些絲狀的番薯被放到了旁邊的臼中,兩個人舉著一個木錘對番薯絲開始敲打,直到成為一種漿糊狀。

對番薯漿糊加些許的水,而後過吊包開始過濾,吊包由兩根十字交叉的木棍固定,四角掛好了吊網,吊網乃是棉製,極密。

番薯漿糊被過濾之後,殘渣堆積在了一旁,而吊包之下,則是白色且均勻的漿糊。

朱翊鈞也跟個好奇寶寶一樣,四處幹活,一直在試,這些個工具,並不需要很大的力氣。

“刺輥是鋼木合制,主要是木頭製成,釘齒為鋼製鋒利,吊網極為簡單,是棉線密織。”徐貞明對著白色均勻的漿糊說道:“一天之後,澱粉就沉澱好了,而後去細小渣滓過細蘿,去渣滓過細蘿,直到沒有渣滓後將澱粉塊,掛布包控水,風乾,就得到了澱粉。”

“這些個渣滓,可以用來釀酒。”

朱翊鈞第一次知道地瓜燒,原來是用紅薯渣釀出來的,而不是紅薯釀的。

徐貞明讓人呈上來了已經做好的澱粉,質量上乘,澱粉在大明也叫飴糖,是一種十分普遍的食材,而且十分耐飢,也有一斤粉兩斤糧的說法。

番薯鮮食儲存期太短了,相比較傳統作物,番薯的儲存始終是個難題,一旦生芽,就容易食物中毒,即便是切片風乾,也有受潮的風險,把能做成澱粉,渣滓能夠釀酒,就可以節約很多的糧食。

如何快速製備番薯,也是徐貞明自從番薯收穫開始種豆養地之後,除育苗之外,最重要的工作。

現在徐貞明做成了。

“此物極好,送於元輔先生食用。”朱翊鈞看著那些做好的澱粉,笑容滿面的對著馮保說道:“全楚會館要閉館了,舉子要離京,把做好的澱粉多送一些,讓元輔先生也給雲貴川黔的學子們嚐嚐鮮,帶一些回去。”

“也給全晉、全浙、全齊會館送一些過去,讓舉人們帶回番薯,算是推廣番薯種植了,此物救荒極好。”

朝廷大力推廣番薯種植,主要以軍屯耕種為主,戚繼光、俞大猷、馬芳都被授了薯苗,作為主糧的一種補充。

而讓各地進京趕考的舉子,帶一些番薯回家,利用遍佈大明的縉紳,把番薯帶回大明的角角落落,這是輔助推廣。

這些縉紳們是否推廣,如何推廣,朱翊鈞也沒有明確的說,但是他們帶回去,有人去種,就算善莫大焉,縉紳也不希望被走投無路的百姓攻破家門,敲碎他們的腦袋,搶光他們的糧倉。

朱翊鈞見縫插針的推廣番薯種植,連舉人入京趕考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