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九章膽大包天的方孝孺

朱冠文推動了京營改革,同時連經濟改革的設想都安排好了。

然而,現實與理想是有巨大差距的。

他本以為能透過礦業經濟走捷徑,但卻忽略了朱元璋建立的屯田制。

於是當耿炳文那邊傳出裁軍的風聲,戶部官員就猶如鯊魚聞到血腥一般,瘋狂的開始上奏,表示抗議。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軍屯田的稅收問題。

按照老朱的政策,衛所軍卒,有的負責戍守,有的從事屯墾。

一般情況下,軍屯區守城與屯種比例為,邊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種。

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

雖然因地制宜,但按規定,每軍受田五十畝為一分,由國家撥給耕牛,農具,進行屯田開墾。

屯田軍卒須向國家繳納稅糧,稱為“屯田籽粒”。

稅糧比例是每畝一斗。

而明初各衛所的屯田總數,達到了將近九十萬頃,屯田籽粒佔到了總稅糧的一半。

由此可見,明初的軍屯收效有多大。

朱冠文以為的那些老弱殘兵,其實大部分都在屯田,而徐輝祖報上來的,其實還有一部分是吃空響,掛軍籍的。

雖然這一部分人,影響不了京師營多少戰鬥力,卻給了朱冠文錯誤的判斷。

看著聯袂而來的四位閣臣,朱冠文暗暗嘆了口氣,心說沒治國經驗真是寸步難行。

“陛下,裁軍之事萬萬不可啊!”鬱新痛心疾首的上前勸阻朱冠文。

朱冠文看了他一眼,總覺得這話有點耳熟。

但是,還沒等他開口,張紞又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此事牽連巨大,還望陛下慎重!”

嗯,這話好像也在哪裡聽過。

朱冠文苦笑著搖了搖頭,抬手製止還想站出來的方孝孺和黃子澄,沉聲道:“你們說的,朕都明白,但改革京營之事,朕決不妥協!”

“陛下!”

鬱新聽到朱冠文的話,當即跪了下去。

其餘三位閣臣互相對視一眼,也相繼跪了下去,高喊道:“陛下不可違背祖制啊!”

“......”

朱冠文無語。

他最討厭這種拿祖制來說事的情況。

但面對這種情況,他又不能一意孤行。

於是,他只能把目光重新投向土地稅制的問題。

明朝稅收來源,主要是農業稅,而農業稅又分為田賦和役。

田賦採取兩稅制,即每年農曆八月徵收夏季稅,秋收之後的第二個月,再徵收秋季稅。

稅率大概在總收成的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

而夏季稅和秋季稅,都是以穀物交付的。

收稅時,大家扛著糧食去交稅,官府收到糧食押送到南京。

朝廷再拿著這些收上來的糧食,支付皇親國戚,以及文武百官的俸祿和軍餉。

這不是朝廷窮的原因,主要在明初,糧食才是硬通貨,你拿著糧食去買蔬菜水果,別人都會給賣你。

到了明朝中後期,白銀才逐漸替代糧食,成為硬通貨。

而役,又分為差役和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