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這第一步完成的就是門外食客和圍觀者聞到的香氣,豬肉臊子的香味。
門口扒著的烏海,如果不是後面的人攔著,他已經撲進去把臊子全吃了。
心中沉睡的野獸,甦醒了。
是的,這時候袁州已經開啟了大門了,畢竟早餐時間就快到了,也該開門了。
對於門口圍著的人群,袁州已經有了很大的免疫。
這時候袁州開始揉麵,但手法還得一樣的老道,畢竟袁州現在已經是中級麵點大師了,揉麵的技巧自然是越加圓融了。
中華的廚藝,真是複雜至極,揉麵的手法都有十七種,比起現在的機器要複雜得多。
並且這還不算糕點的方法,所謂“糕點成膜,麵點成筋”,就能看出兩者區別頗大。
“騰騰!”
麵糰摔在案板上,發出袁州已經進入了甩面階段。
在野史中,記載有叫麵點許的人,他用莜麵團一揉、一搓,手指上一繞,三個一,就能出栲栳,趁熱吃軟和,包裹在牙齒上,又不粘牙,因為是莜麵,甜蜜蜜熱騰騰,一口一片,好吃得很。
還可以當中熱乎的羊肉湯中一泡,肉湯浸溼栲栳,再入口,味道不用多說。
言歸正傳,袁州之所以知道這麼清楚,是因為袁州會二十三種揉麵方式,其中一種就是麵點許的手法。
作為中級麵點大師,還是很多幹貨的,不過可惜的是,栲栳是晉省的麵點。
袁州手法很厲害,不過眾人的目光,大多數卻轉向了袁州廚房的一個新傢伙,從外面看,是篾片編的竹筐,看做工要比一般的精緻。
用瓶蓋粗的麻繩吊在屋頂,距離下面的爐灶大約有十五到二十厘米的高度,還挺大,雖說只在門口看著,但也能估摸著,它有家用的落地電風扇的扇面大小。
“那是什麼東西?”
“袁老闆又要玩新花樣,烏不要臉你離得近,你仔細看看,那是什麼東西。”
“雖然我不知道那竹筐裡是什麼東西,但是看出來了,今天的新早點是擔擔麵,剛剛做的是擔擔麵的臊子。”
“廢話,我也看出來了。”
對於掛在廚房的新玩意,眾人很好奇,最關鍵的是有人發現,用來吊竹筐是屋頂的吊鉤,之前肯定沒有,甚至於有食客肯定的說,昨天晚上都還沒有。
可以猜想,這吊鉤是袁州昨晚酒館營業時間結束後連夜弄出來的,再聯想一下,為什麼要連夜弄出來,肯定是和今天的新早點有關。
是以,眾人就更加的好奇了,叫排在最前面的烏海去看。
烏海賊眉鼠眼的看了看,倒是看出來了一點東西。
“竹筐裡面好像是一口鍋?”烏海不怎麼確定:“應該就是,還冒著熱氣呢,下面還露出了一個黑黑的鍋底。”
經過烏海這麼一說,大家再一看確實,這竹編的吊籃確實沒有完全覆蓋著鍋子,而是露出了圓圓的黑鍋底,只是剛剛大家都沒注意到。
用竹筐吊著一口鍋?
“這鍋是來幹什麼?”有食客疑問。
“煮擔擔麵的。”有食客下意識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