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七節 叛離

“大將軍,紫禁城在這邊!”一個錦衣衛出門就要給許平指路。

“我們不去紫禁城,這黑漆漆的,誰看得清楚?”許平讓錦衣衛帶路去抄近路去各個城門,他覺得在黑夜裡未必能認出崇禎來,而且若是崇禎打算突圍也會難以追蹤:“當務之急是控制每座城門,不放一人出城。”

只要城門全部在順軍手中,那麼就算崇禎皇帝逃出宮,剩下的事情只不過是慢慢搜尋而已。不過錦衣衛似乎對這樣的安排不滿,他們急迫地希望能夠立下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大功,跟著許平走的錦衣衛們在他背後嘀嘀咕咕了一會兒,陳指揮就跑過來建議還是去紫禁城:“大將軍,兵貴神速,明皇他拖家帶口的,一時片刻肯定跑不掉,我們現在趕去紫禁城還來得及。”

許平搖搖頭,他知道錦衣衛們立功心切,而且他覺得現在才去封閉各個城門已經有些晚了。

……

此時在朝陽門外,王承恩正和城門上的戚國公朱純臣磨嘴皮子,任憑王承恩好說歹說,朱純臣就是不同意開門放王承恩已經他背後的數百淨軍出城。

“非聖旨不能開門,”站在城樓上的朱純臣最後扔下一句話來:“王大官若沒有聖旨在手,則斷然不能開門。”

無可奈何的王承恩跑回隊伍中,喬裝打扮的崇禎皇帝雜在人群中,把城關上下的對答一字不漏聽了個清楚。

“萬歲,微臣無能。”王承恩不敢行大禮,說話之時眼淚已經奪眶而出。

“這狼心狗肺之徒。”更有親信太監跟著罵道。

得知城破的訊息之後不久,崇禎皇帝就又得知去詔獄的淨軍被錦衣衛擊退了,既然如此他便決心做最後的突圍努力,首先是正陽門。守衛正陽門的是兵部尚書張縉彥,他苦勸崇禎皇帝玩玩不可突圍南逃,說如果皇帝還在,則內城守衛依然士氣不墮,雖然外城失陷仍然能依靠內城擊退順軍。張縉彥賭咒發誓,以內城之固若金湯,加之以守軍眾志成城,至少能堅守半年以上。

作為兵部尚書的張縉彥還站在城頭大罵王承恩貪生怕死,挾持、矇蔽主上,罪該萬死。當然,張縉彥堅決不同意下城,說在這個緊急關頭任何讓他離開崗位的聖旨都是亂命。

多疑的崇禎皇帝聽到張縉彥的慷慨陳詞後不但沒有感動,反倒懷疑張縉彥是想把自己留在城內以便獻給順王做見面禮,不過張縉彥拒絕下城所以崇禎拿他毫無辦法,指揮幾百淨軍攻打堅固的正陽門城樓顯然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崇禎皇帝下令擺駕朝陽門,文官既然不可靠了,那朝陽門的守將是戚國公朱純臣,這種宗室貴族按說總應該和皇帝一條心吧?

這次崇禎皇帝還是讓王承恩去喚朱純臣開門,不過他這次學了個乖,沒有顯露行跡而是躲在淨軍之中,以免臣子看到他本人會起什麼歪念。

可朱純臣竟然也不開門,有的隨行太監心焦,忍不住勸說道:“萬歲爺,要不您就給戚國公他一道聖旨?”

王承恩斥道:“糊塗!朱純臣這賊見到我後難道還會不知道這是萬歲的意思麼?這賊分明是拖延時間,等著投降闖賊,要是見到萬歲後,多半又會說什麼黑夜看不清,要萬歲孤身登城,好讓他有機會然後挾持萬歲,賣主求榮。”

只要出了這朝陽門,就有很大的機會逃脫,不少太監已經急得吱吱叫,所有雖然被王承恩呵斥,但還是有人發出不滿的議論聲:“戚國公公忠體國,怎麼會做如此之事,王大官疑心太重了。”

但多疑的崇禎天子疑心比王承恩一點都不輕,對王承恩的分析也是全然贊同,對其他抗議聲絲毫不予理會,再次下令道:“去安定門。”

王承恩帶隊離開後,朱純臣猶自在城頭呼喊:“臣野戰不利則守城、守城不利則巷戰,巷戰不利則殉國,還請王大官回覆聖上,皇天后土,我朱純臣必定不負國恩啊!”

“戚國公!”有太監聽朱純臣喊聲痛切,有泣血之感,又勸王承恩道:“大官,戚國公中興耿耿。”

雖然王承恩剛才認定朱純臣是在演戲,顯然依然覺得他多半還是在演戲,但對方聲音悲嗆淒厲,讓人不忍耳聞。這讓王承恩心中的懷疑稍微有些動搖,畢竟出了朝陽門就可以逃出生天了,王承恩偷偷向崇禎皇帝看了一眼。

“快走!”見王承恩似乎有些猶豫,崇禎皇帝短促地喝了一聲,後世以多疑聞名的崇禎皇帝現在對他的臣子一點兒信任感也沒有了。

之所以去安定門,乃是因為守衛安定門的是太監王則堯,文官武將、皇親國戚既然都靠不住了,那太監總還有些指望吧。

這次連王承恩都不上了,崇禎命令一些淨軍化妝成剛從宮中來傳旨的使者,要王則堯出來接旨。等王則堯出關後,王承恩才會顯身讓他開門,如果王則堯確實忠心耿耿就帶他一起走,如果不是的話,安定門上群狼無首崇禎皇帝也有很大的機會帶著淨軍斬關而出。

“是淨軍的人!”不料眼尖的王則堯看到關門前來的都是王承恩組建的淨軍成員後,根本不聽來人說什麼就急忙大叫:“放箭!放箭!開槍!開炮不要讓他們靠近城樓!”

……

從詔獄出來後,許平首先抵達的就是正陽門,這裡離大明門最近,如果崇禎皇帝打算突圍肯定以這裡為首選。趕到正陽門前後,許平還沒來得及拉住馬韁,就聽到城上又傳來一陣義正詞嚴的大罵聲:

“汝等皆為天子親兵,此時正是國難當頭,汝等不思一死報主,反倒貪生怕死勸主上南巡。哼!我張縉彥誓死也要與你們這些閹豎、小人周旋。”

“原來是張大人,”許平朗聲應道,這位張大人和他也算是有一、兩面之緣,而且還收過他的禮物。許平一抖馬韁,縱身來到正陽門城樓下,面無懼色地仰頭看著著城上那些荷槍實彈的守兵:“張大人不不記得我許平了嗎?”

“原來是大……”張縉彥的腔調立刻就變了樣,同時許平還聽到一陣嗡嗡的人身,不過張縉彥一句話才說了半截就打住了,城上的人聲響了一會兒也又歸於平靜,張縉彥客客氣氣地問道:“許將軍所來為何?”

許平知道張縉彥是擔心自己被崇禎脅迫來詐城門的,便向自己身後一指:“這些詔獄的錦衣衛兄弟們棄暗投明,把我放了出來,現在張大人意欲何為?”

城上傳來一片更加響亮的嗡嗡聲,張縉彥的聲音變得更加客氣:“敢請大將軍上城敘話。”

說著就有一個吊籃從牆邊垂了下來,許平一躍而上,城上的守兵警惕地放平武器,戒備著那些可能上來搶人的錦衣衛,不過陳指揮他們當然不會對此有絲毫阻攔,他們站在遠處看著許平被緩緩拉上城頭。

“前明偽兵部尚書張縉彥,叩見大將軍。”許平才跳上城頭,全身披掛的張縉彥就撲到在許平腳前:“見大將軍安然無恙,老朽不勝歡喜之至。”

“張大人起來說話吧。”許平笑道。

“老朽不敢當大人兩字,”張縉彥其身後腰仍彎曲得像個蝦米:“大將軍有和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