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王的使者抵達後,孫可望和李定國一起出聲恭賀順王就任監國,大順使者隨後又掏出一份黃綢,原來是順王給孫可望和李定國的封賞:
順王以監國的身份封孫可望為秦王、建藩陝北,封李定國為晉王,建藩山西。
“兩位大王。”宣讀完監國的旨意後,使者笑著向二人討喜錢:“千歲、千歲、千千歲。”
聽到是一字王,孫可望也有些吃驚,接著則是一陣感動,順王給的是實授的藩地,而且旨意上明說可以自拓疆土——當然拓展之後要上交一部分給大順,還保證說正式登基後會宰馬為誓留下祖訓:膽敢削藩的就不算是李自成的繼承人,諸侯起兵抗拒有功無罪,而提議削藩的都是奸臣,殺無赦。
孫可望飛速地在心裡琢磨了一番,雖然李定國的封地比自己的富裕點,不過自己邊上全是胡虜,可以向西域拓展領地可以成一大國,而且路途遙遠中原王朝多半也沒這麼好的胃口削到自己頭上。
李定國得知封地所在後心中生出一個念頭:晉中還算富裕,不過北面是大漠苦寒之地,說不削藩,但萬一要削的話山西肯定要收回去。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能封王已經是人臣的極致,李定國把未來的發展暫時拋到一邊,有了封地和開拓的自由後,將來可以再仔細斟酌發展方向。
賞賜過使者後,孫可望問道:“陛下還封了什麼王嗎?”
“還有大將軍一人而已。”使者略一考慮,覺得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隱瞞,他和另外一個使者同時出發,估計也已經到了杭州了。
“哦,理所應當。”孫可望接著又追問道:“大將軍封在哪裡?”
“大將軍封吳王,建藩浙東。”
……
使者走後晉王、秦王商量起來:“陛下這到底是寵愛大將軍,還是防著他?建藩浙東,這能往哪裡去?”
“去海外唄。”秦王琢磨了一會兒,他忽然覺得順王封秦、晉兩王,針對的就是回域和蒙古,所謂開拓疆土後要上繳一部分,說不定順王打的主意就是讓回域和蒙古成為漢人統治的封國,然後再把長城內的領土收回去:“陛下這不是封藩啊,這是借我們本錢讓我們自己去想辦法掙錢,然後他收利錢嘛。”
晉王聽得哈哈大笑,現在他們二人的心情真是好得難以形容:“浙東,從來都是防備倭寇,陛下大概是指望大將軍和我們一樣唯恐日後削藩,趕快打出去當倭王,這樣周圍的敵人就全變成大順的封國了。”
“我覺得陛下也有此意。”
……
三王受封的訊息傳遍天下時,山東的路上一隊順軍正在全速行軍,他們頭上打著的軍旗上,書寫著一個大大的“吳”字。
領軍的大將正是前明寧遠總兵吳三桂,之前李自成把山海關總兵高弟和居庸關總兵唐通調換了防區,讓他們都離開自己的老巢到新的崗位上任職以便控制。而吳三桂奉命放棄寧遠勤王,這城已經丟給林丹汗了,李自成也沒有什麼好地盤安置吳三桂。
雖然劉宗敏一直給吳三桂白眼看,但是牛金星倒是常幫他說好話,李自成也還記得許平臨走時的勸告,所以終於決定讓吳三桂參與南征。
聽說三王受封的訊息後,吳三桂也是興奮不已,督促大軍加快行軍:“封晉必封遼,將來天下一統後,陛下是要去襄京的,秦藩若亂,晉藩可以制其後,可是不封遼藩的話,晉藩若亂又有何人能制?”
聽說許平在杭州又勝一仗後,吳三桂變得更加心急,在濟南急急告別了山東防禦使繼續南行:“大將軍已經封王不怕分功了,可是鬱董、李成棟、劉澤清他們趕在我前面了,吳王殿下可千萬不要在我趕到前就進攻福建啊。”
一個部將愁眉苦臉地來報告,說軍餉這次又只給了一半:“大帥,太師信上上以後恐怕都只能給一半了,讓大帥省著點花。”
“陛下宅心仁厚,與民休息不徵稅賦。”吳三桂似乎一點兒也沒動怒,還替李自成辯解道:“三年之內,這國度恐怕寬鬆不了啊。”
“可是大帥,這錢不夠啊。”明朝時,關寧軍極少欠餉,這次吳三桂根據牛金星的要求裁減了一半兵力,但還是要欠一半的軍餉,讓他的部下們都感到很不適應。
“本將出來前已經和家裡說過了,爾等不同擔心,”吳三桂說服父親把在明朝聚斂的錢掏出一些,畢竟行兵打仗不同堅守寧遠,花銷眾多而且還要賞賜有功將士:“但無論如何不許搶劫!陛下和吳王殿下都極其痛恨這個。”
“一定要約束好部眾,”吳三桂再三強調軍紀:“陛下可是實實在在地建藩,等本將的遼王到手了,你們都可以當公侯!”
[記住網址 . 三五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