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洞天感激涕零地答應後,但是許平話一出口又後悔了,他記得對方已經當面反對過,不過自己一堅持他和陳哲就放棄正面反對,改為打游擊了。
許平又翻了翻報紙,把其他一些覺得有意義的東西做成剪報。
“大人要這些做什麼?”周洞天小心翼翼地問道。
“當將來天下太平了,我們可能用的上,”許平頭也不抬地答道,剪報都是他覺得有啟迪意義的文章,筆記本上記錄下他看這些文章時的一些心得體會,還有他為什麼要留下這些剪報的理由,許平打算將來把這些東西一併送給李自成:“等我們頂住明軍這次攻勢,等天下太平了,或許這些東西能幫上主上,也能幫到我們大順治下的百姓。”
湖廣方面的敗局已經不可挽回,李定國接受了餘深河的殘部後主動撤退到河南,不過李定國並沒有要求派出更多的援軍,反倒要朝廷省下資源支援山東和江淮戰場。
戰爭主要就是圍繞補給線作戰,也就是道路和河流,李定國認為湖廣明軍主要靠長江航運來補給,在長江流域周邊明軍能夠輕易維持大規模的部隊。但是李定國主動撤退到河南後,他認為明軍的進攻能力會被大大削弱,他們距離自己的後方越來越遠,而且開始遠離水運系統。和盼望靠拉長補給線削弱明軍的許平一樣,李定國認真計算了湖廣一帶的道路透過能力後,認為他手下的兵馬足以在河南擋住前來進攻的明軍。
李定國也同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明軍還會從湖廣發起新的攻勢,他們可以修復拓寬道路,恢復湖廣生產,並且在靠近河南的地方修建大量的倉庫,預先為侵入河南的大軍儲備物資,不過這都需要時間,而且明軍的這些行動也會給順軍以預警時間。
但和河南這裡相反,許平負責指揮的江淮戰場水運發達,而且山東也有漫長的海岸線,現在濱海地區差不多都在明軍的控制中,所以李定國認為江淮戰場會率先受到攻擊,他甚至提議朝廷把自己也調去江淮和許平並肩作戰——李定國判斷在兩、三年裡湖廣明軍構建不起足夠多的野戰倉庫並把它們裝滿,這期間順軍還可以進行騷擾進一步拖慢對方的準備。因此李定國覺得可以考慮先集中力量確保東線,然後等明軍做好從湖廣發起進攻的準備後,再把部隊調回去以擊退明軍的進攻。從湖廣進攻河南是不容易的,因為這裡的水運大大不如東線發達,如果南明要在這裡維持大軍,那麼耗損就會變得非常驚人。
許平也有類似的顧慮,他也覺得江淮戰場會是明軍的下一個目標。
之前許平一直容忍明軍佔據山東濱海地區,而對這些地方的佔領也確實如許平所希望的,大量地消耗著南方的資源,不過即便如此南方正面戰場的軍力增長速度還是高於他。對於山東濱海地區的淪陷,許平到不認為是很大的威脅,因為這些軍隊如果想深入內地切斷許平的退路,那他們就要離開便捷的海運系統,依靠大量的畜力和車輛進行入侵,許平覺得山東的明軍還沒有做好這種準備——目前他們主要是在堅固的濱海據點周圍活動;而來自戰略右翼的威脅,許平同樣不認為非常嚴重,自古南人善舟、北人善馬,許平覺得在畜力方面順軍還是有優勢的,畢竟蒙古草原現在掌握在順軍手中而南方沒有養馬場,這樣在河南的作戰順軍會有後勤上的優勢。
而江淮這裡則不同,這裡的水運系統很發達,大大減輕了明軍的運輸困難,而且沿著這條路線一路北上,旁邊就是大海,明軍的後勤也比較容易解決。
不過若不是李定國自己提出,許平還不好意思繼續要朝廷支援自己,畢竟湖廣順軍損失很大,而自己的江淮和山東部隊還基本完好無損。
……
今天晚上有一個公務宴席,政府出錢邀請一些技術專家集中研究各種新式技術在武器上的應用,然後再找一些工商鉅子來競標把新式武器生產出來。
繆首輔讓工業部長去赴今晚的宴會,後者是他的老朋友了,以前經商時就是夥伴,福建省卿院跟著自己大戰過呂志強一夥兒,後來也是最早變賣家產投身政治的一批同志。
“今天晚上有茅臺,”繆首輔知道他的老友就是好喝一口好酒,不過幸好對方在從政後從未因此誤過事,今天晚上的宴會雖然以國防為主,不過和工業也不是全無關係,繆首輔就趁機讓他的老戰友去過過嘴癮:“你去不去?”
“去啊。”工業部長果然很高興。
“不要喝多,不要誤事。”繆首輔提醒道。
“放心吧,一定積極參與討論,努力配合國防部工作,絕不讓人說閒話——說我是去騙吃騙喝的。”
“很好。”
……
在會議上,工業部長和國防部長一起詢問最新的輪胎製造業的發展,這個構想又是齊國公府工業總監鮑博文提出來的,這傢伙還和齊國公分享著橡膠硫化的專利權,再加上內外胎設計專利,註定他一輩子都會是財政部下屬的國稅局的重要關注物件。
充氣輪胎的成本正在逐漸降低下來,南明政府打算為軍隊的馬車全面換上充氣輪胎,這能大大增加軍隊的透過能力和後勤補給能力,同時還能減少車輛、車軸和車輪的損耗。
工業部打算制定一套新的標準,以確保各個輪胎廠家生產的輪胎可以通用以方便替換,國防部還需要訂購大量的易耗零件,比如輪胎氣嘴、橡膠氣芯等等,當然還要為軍隊大量訂購打氣筒——這些東西的專利也都是齊國公和鮑博文共享,廠家每生產一件都要支付給他專利使用費,再考慮到這些產品使用的硫化橡膠數量,國稅局就更加對鮑博文緊盯不放了——齊國公也願意為他的收入納稅,不過政府的意思是意思、意思就行,就好比以前官員春天下耕地做表率一般,他們願意刨幾鋤頭都行,齊國公願意納多少稅也都可以,能讓財政部理直氣壯地說一聲齊公都依法納稅了就可以了。
[記住網址 . 三五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