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二節 偉人

而作為回報,陳哲允許這支商隊深入淮揚去收購貨物,還提供了情報部夢寐以求的詳細道路交通圖。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南明陸軍分部的軍官這樣評價許平煞費苦心地建立起來的情報大堤:“我們已經把淮揚順軍滲透得千瘡百孔,他們各地的庫存狀況和兵力我們都已經掌握得相當清楚。”

之前許平還安置了一些假軍營和假倉庫,現在真假南明軍隊已經基本搞清,而且許平還利用這段時間偷偷修改了一些官道的走向,鋪設了一些之前沒有過的新道——這些改變也已經被標註在南明最新的軍事地圖上,同時標明的還有情報人員打探回來的道邊堡壘位置和大小。

“順軍重兵駐防的堡壘我們已經看清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會趁著過年的時候加緊打探,陸軍分部已經開始為主攻部隊修建模擬堡壘,以供各部隊訓練使用。”

耐心聽完了軍方的全面彙報後,繆首輔問道:“明年開春後攻擊淮揚,你們可有必勝的信心?”

上次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陸軍不敢拍著胸脯保證突擊一定會成功,但是他覺得以十五萬養精蓄銳良久的明軍攻擊淮揚的順軍還是相當有希望的,而國防部覺得傷亡大約控制在四萬以內會是可以接受的——這個陸軍分部也不敢給絕對的保證。

“我們有!”陸軍軍官信心十足地答道,停了片刻後他突然說道:“其實上次首輔大人和部長大人問這個問題時,末將答‘有’好像有點過於樂觀,許將軍的軍隊比我們猜想的要強上好多,而且庫存也十分充足,還有真真假假的堡壘和偷偷改過的道路。如果強攻我們可能會失敗甚至付出超過四萬的損失。”

但是現在一切都不同了,陸軍分部希望能再有一段時間讓他們把敵人的情報打探得更清楚一些,如果準備再充足一些的話他們認為有可能把損失控制在一萬以內。

“而且多給順軍一些時間去攻打我們的濱海堡壘,”看到戰略終於大獲成功,海軍分部也是長出一口大氣,之前這些堡壘一直受到虛耗國帑的指責,怪海軍不但無法為淮揚友軍牽制走敵軍實力反倒有損友軍的實力,今天海軍軍官終於可以放鬆地說道:“當初許將軍堅決不來進攻我們的時候,末將還很擔憂,擔憂戰略失敗了呢。”

前不久順軍還曾進攻登州,這裡是明軍決心不放棄的要塞,順軍猛攻要塞達十幾天之久,消耗了大量的彈藥,而求功心切的順軍將領還命令軍隊採用集團衝鋒過,登州的明軍報告堡壘外一度屍橫遍野,數千許平辛苦訓練出來的軍隊被毫無意義地浪費掉。

“我們的戰略不可能失敗,”國防部長搖搖頭,對山東濱海的侵攻戰早在內閣成立之前就已經開始,從那時起他就是支持者,出任國防部長後更是積極的推動者,他一直堅信順軍遲早會把大量軍隊和資源消耗在對這些沿海區域的反擊上:“許將軍看破了我們的計劃,可這有什麼用?他又不是李順的皇帝,他看破我們戰略的下場就是被罷免;而如果他是李順的皇帝,那他又怎麼可能看破我們的戰略?”

“說的很好。”繆首輔大聲喝彩道,他就是因為擔心淮揚會是一場硬仗,所以傾向採取向中原和山東繼續施壓的戰略,而不是在情況不明的時候一頭撞在許平的堅固防線上。之前許平和李定國雖然在東西兩線互相支援,但南明內閣早就意識到他們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內閣的智囊團多次指出,許平遲早會因為壓力而變得和他周圍的人一樣:這樣李順堅持不到兩年之後;而如果許平不願意改變自己,那他也遲早沒法在這個位置上再呆下去,接替他的人必定會全面妥協,李順還是堅持不到兩年之後。

對順各個藩國的外交攻勢一直在進行,被從廣東調來出任外交部長的李奉教正秘密出使遼東,四川的李成棟也開始搖擺不定。一旦明軍突破許平苦心經營一年之久的淮揚防線,把戰線推進到已經殘缺不全的山東,大順的藩國勢必會變得更加動搖;而且明軍同時還會在河南發動一個輔助攻勢,大量的車輛已經換裝充氣輪胎,新式的裝備極大地節省了畜力,明軍陸路運輸的能力因此而獲得很大的增加。

……

在內閣緊鑼密鼓地研究新一輪北伐的同時,齊國公黃石正在偷偷地匿名寫一本新書,這本書並不是有關社會科學或是自然科學,而是一本有關鍊金術的著作,而且寫這本書還不是最麻煩的事情,而是如何把一些化學實驗偽裝成古代鍊金術秘笈,並且將它翻印成英文再送去歐洲。尤其麻煩的是,黃石已經把化學忘得差不多了,他連三酸兩鹼都造不出來,所以現在只能先把一些化學實驗器皿——諸如燒杯、燒瓶、酒精燈之類的東西託名為神奇的鍊金工具。

有很多人能夠讓他們自己變得聞名,比如歷朝的開國太祖、形形色色的獨裁者和貪官汙吏、嫵媚動人的交際花、一把菜刀砍出片江山的黑道老大、等等,在一段時間裡他們能讓人恐懼、羨慕、崇拜,痴迷。

有一些優秀的人給家庭和故鄉帶來光榮,比如教師,藝術家,哲人,對於這些人給予人類文明的貢獻、還有他們在人類文明延續上的意義,黃石總是懷有深深的敬意。

極少數的人可以成為他的民族和祖國的驕傲,就像中國人口中的岳飛,美國人口中的華盛頓,黑人心目的馬丁路德金。每次讀岳飛的生平、讀他的詩詞,體會他的志向和勇氣時,都會讓黃石有一種激動:原來我們是一個這樣充滿勇氣和美德的民族,所以才能產生這樣的英雄。

在人類的歷史上,還有一些可以被稱為偉人的天才,即使手無寸鐵、面對著強權在握的君王,黃石仍不會認為自己在精神上處於劣勢,但對這些偉人中的兩、三個,黃石有種五體投地、匍匐崇拜的敬仰:長達一百五十億年之久的時間,浩瀚幾百億光年的宇宙,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恆星系,在這個恆星系的邊緣有顆無足重輕的小恆星,它一個質量只有幾萬分之一的小行星上,有一種從質量上看渺小得如同卑微的塵埃一般的物種,但這個物種卻能用幾公斤的大腦和幾十年的生命,去探索整個宇宙的起源,去預測這個宇宙的死亡,去理解這個宇宙執行的規則,去觀測數百億年的時光。與他們的智慧相比,散發無盡光熱的恆星顯得卑微,他們榮耀了我們的物種,榮耀了產生了這個物種的地球,也榮耀了哺育這樣了不起的物種的太陽,他們讓黃石意識到:原來我們人類竟然可以偉大到這個地步。

蒸汽機被賣給英國人和荷蘭人的訊息黃石早就得知,對此他並沒有如何的阻止,反正他也不信技術能夠避免擴散,相對而言他倒是更關心中國科學院的建設。建設科學院的同時,從政務中清閒下來的黃石突然想到遠在西方的英國,現在中國的事情已經大局已定,或許他還可以做點更多的事情。

在黃石的印象裡,牛頓是個篤信鍊金術的人,而研究鍊金術需要很大一筆錢,就像為了物理學發明微積分、為了鑄幣發明機床一樣,為了籌措經費和其他的一些用途牛頓曾經去經商。事實證明牛頓是個精明和成功的商人,出身貧寒卻在商場所向披靡,很快就成為了百萬富翁;除了科學、工業和商業上的才能外,牛頓看起來還有不錯的政治才能,以平民身份贏得了不知道多少人輾轉難求的貴族頭銜,還當選了一般貴族打破頭都搶不到的英國上議院院士。

一般人篤信封建迷信是因為能力不足而不是過於充足,比如經商能力不足所以求神拜佛;仕途坎坷不平所以拜託風水;因為無知所以迷信。可牛頓恰好相反,研究科學規律、發展工業技術、經商、從政,無論哪一項對別人來說都是一生的事業,但是牛頓都做得很成功,當解決了那個時代所有的科學難題,發明了數百年後人類還在使用的工業技術,成為百萬富翁和上議院議員後,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牛頓爵士就只剩下去攀登封建迷信這座珠穆朗瑪峰了,在其他事業都變得沒有挑戰性後他就把後半輩子的時光都消磨在死路一條的鍊金術和神學上。

因此黃石就琢磨著要給牛頓找點事情做,並認真考慮設法捐獻一大筆錢給未來的牛頓爵士,這樣對方要是需要用錢就不需要去經商了,就是還想成為貴族和從政也不必擔憂經濟問題。在黃石看來對方的那顆頭腦是屬於人類的財富,最好統統花在科學探索上,而不該用來經商、從政尤其是不能浪費在該死的鍊金術上。

黃石還記得他曾看過的一段名人軼事:牛津大學的幾何教授、與牛頓同時代的著名天文學家哈雷,在發現一顆彗星(哈雷彗星)後曾帶著一些觀測結果去拜訪正在鑽研鍊金術的牛頓。聽完哈雷的資料後,牛頓不假思索地說道:“這顆星的軌跡會是一個橢圓,好了,你趕快走吧別打擾我了。”說完就繼續專心地從事他把鉛煉成金子的嘗試。

因此給牛頓找一般的事是不行的,花不了太多心思就解決的問題不可能把他從鍊金術的泥潭裡拉出來的,黃石需要給他另外找一座足夠有挑戰性的高峰去攀登。既然山不能來就人,那人就得去就山,黃石打算把他還記得的一些亂七八糟的化學東西化妝成鍊金術,放在別人他沒信心,但是牛頓若能用後半輩子來研究這東西,那很可能就提前把化學給發展出來了。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工具問題,黃石曾經讀過著名的牛頓環實驗,他知道這是被牛頓發現的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也被認為是光是一種波的鐵證,但是牛頓作為這個現象的發現人,卻依然堅稱光不是一種波而是一種高速運動的粒子。根據一貫的老習慣,在現有工具不趁手時,牛頓就會創造一種新工具來繼續前進,在牛頓環實驗的總結中,牛頓認為光粒子會發生一種奇妙的振動,呈週期性的時而表現出透射性、時而表現出反射性,不同的單色光具有不同但是穩定的週期律(黃石覺得這就是放著現成同義詞“波長”不用,非要生造詞彙。)。對這個週期牛頓還進行了精確的定量測定,並認為這個可以成為檢驗光學元件的有效方法——直到今天也就是三百年後牛頓環實驗還是用來檢驗光學元件的有效和常用手段。

但是牛頓承認他不能繼續對光微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性繼續進行探討和研究,後來波動學說就直接把牛頓的週期性改為波長,每種光波長的定量測定牛頓都做得非常精確,拿過來直接就可以用。在這個問題上,牛頓做得無疑不符合科學精神,他在沒有科學根據的情況下,違背了奧姆巴剃刀原則生造出一種理論來維護他關於光粒子性的直覺——如果對牛頓爵士和偽科學大師採用統一標準的話,這種行為黃石覺得就是、或者很接近偽科學的神棍行為。

作為幾百年後的人,黃石認為牛頓這個不科學的直覺:“光是具有一種特異屬性(這個他自己也承認無法繼續研究和探討)的高速粒子,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會表現出類似波的衍射效果。”已經摸到了光波粒二相性的大門口,只是當時的實驗工具遠遠不足以支援牛頓證實或修正自己的直覺。黃石突然又發現牛頓還達成了一項事業,除了科學、工業、商業和仕途外,他還用一種明顯不科學的理論唬住了身後一百多年的科學家們,硬是把一種不科學的直覺變成了說服力足以迷惑無數科學巨匠的理論,讓無數敢於反對至高神權的人不敢冒犯他的權威——這真該讓那些博大精深的神學工作者們和偽科學大師們淚流滿面。

首先黃石不在英國,其次就是他在也無法和牛頓討論任何科學問題,只要幾句話下來黃石估計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面貌就會原形畢露(就比如光的波粒二相性,黃石只知道結果但是不知道證明過程,不知道相關公式,也不知道面對質問時該如何反駁,就是牛頓的力學,黃石覺得自己都沒法和對方進行探討。),不過他考慮或許可以在改良實驗工具上下一番功夫。黃石覺得如果自己認真回憶的話,應該能夠記起來不少物理實驗室的未來工具,這些工具對黃石沒啥用處,但是對真正的物理大師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一邊寫著披著鍊金術皮的化學實驗手冊——黃石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這麼說,裡面大多數實驗的實驗條件、材料、工具他都不記得了,只能強行把亂七八糟的記憶碎片強行堆在一起;一邊黃石又拼命回憶各種物理實驗工具,讓人去設法制作——反正現在黃石既有錢又有閒。

寫著、寫著,黃石還把皮毛和橡膠摩擦會放電寫到了鍊金術手冊裡,說不定這個能激發牛頓爵士對電學的靈感。

這些手冊和工具,黃石打算未來找個可靠的途徑送去英國牛津,作為一箇中國人,穿越到明末如果不抵抗後金黃石認為是種犯罪;同樣作為一個人類,如果看著牛頓把時間浪費在真正的鍊金術而不是偽裝成它的化學和物理學上的話,黃石覺得這簡直是在對人類犯罪。科學的進步能讓整個人類受益,幫助科學就是向整個物種進行貢獻,增添全人類的財富,再也不會有這樣小的投資,有可能換取那麼大的回報。

黃石並不打算進行任何嘗試讓牛頓爵士離開英國,萬一他在旅途上有個頭疼腦熱,或是遭遇風暴,那黃石不會絕對原諒自己對人類犯下的罪行,尤其是因為他的到來,另外那個讓黃石有類似崇拜感的偉人會不會出現在這個地球上還是未知數——如果黃石知道牛津的校長接住了那個蘋果的話,出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他肯定會僱傭人不遠萬里專程去英國用蘋果襲擊牛頓以確保萬無一失。(筆者按:根據曹天元先生的考證,牛頓受蘋果啟發可能僅僅是個美談,沒有足夠的事實根據。)

黃石下定決心,他要全力完成自己穿越者的使命,為牛頓爵士提供更優良的條件,一定要在他去攀爬鍊金術的高峰前把他的注意力引去更有意義的方向。

……

五十年以後,一團火球在北海上空沖天而起,發出比太陽還要明亮的光芒,以致半個英國的人都以為日出提前了幾個小時。

(筆者按:最後一句話純屬臨時興起加上的玩笑,正文在省略號前結束。祝各位讀者端午節快樂,開懷一笑。)

[記住網址 . 三五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