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百姓還沉浸在黃池大捷的喜悅中時,泉州新報就突然發行號外,一個從淳化趕回的戰地記者指責陸軍部公然對全體國民撒謊(任紅城還沒有告訴他陸軍部曾經企圖收買易猛),試圖把一場慘敗美化成大捷,同時企圖讓更多的志願士兵被無能的軍官帶去送死。
戰地記者手中有對易猛和其他眾多公僕師軍官的採訪記錄,他們關於黃池之戰的描述與之前陸軍聲稱的明顯不符,這當然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隨後陸軍部也支支吾吾不肯明確回答媒體記者的疑問,這中態度當然更加令人生疑,很快制憲會議就開始介入,要陸軍部的軍官到議會接受公開諮詢。
一個陸軍部軍官奉命前去應付制憲會議的諮詢,臨時陸軍部部長命令這位軍官一定要把本部門撇清。歸根結底這不是陸軍部的錯,正副部長都覺得任紅城說的不錯,民心不需要他們關心,而任命這位軍長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有一個齊國公的姨夫,陸軍部相信民眾能夠理解自己的難處;但是如果繼續隱瞞下去那將來就不容易說清了(陸軍部認為隱瞞住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任紅城已經知道了,陸軍部又不可能命令下令淳化的陸軍殺人滅口;其次媒體興趣被調動起來後,遲早會打探個水落石出;最後易猛也不肯配合掩蓋)。若只是一個順水人情,陸軍部不想得罪齊國公,但現在事情已經鬧大了,陸軍部相信齊國公一定也能體諒自己的難處:這確實已經不是陸軍部能幫他妻甥掩蓋住的了。
因此面對制憲會議的詢問時,這位軍官在眾多議員和旁聽記者的面前,雖然還是堅稱黃池大捷的真實性可能存在,但他滿口都是:李軍長如何、如何自稱,李軍長如何、如何彙報;而這些自稱和彙報陸軍部都還在核實過程中——因為沒有核實清楚所以之前陸軍部並沒有否認黃池大捷沒有發生。
當被問到第七軍有何反應時,陸軍部代表還聲稱易猛的第十三師和趙寧的第十四師都已經提交報告,他們都堅決要求脫離李軍長的指揮,至於為什麼會在大捷後發生這種事,陸軍部代表說他們也很奇怪,所以已經派人前往一線詢問——因為沒有核實清楚所以之前陸軍部並沒有宣佈存在黃池慘敗的可能性。
這種發言當然導致輿論譁然,不久後有越來越多的訊息從前線傳來,對後方報道感到迷惑的戰地記者不止一個,他們在前方打探到的訊息明顯和後方的報道不符合,這些記者送回來的訊息中還有來自順軍渠道的。
眼見事情變得越來越明朗,制憲會議的黨派領袖一個個也坐臥不寧,繼續讓李軍長幹下去顯然會導致他們自己的前途受到威脅,不過若是單純為了選票就收拾了齊國公的妻甥,那說不定又會讓齊國公覺得他們在搶班奪權——三大黨黨魁都覺得各省才把軍法審判權收回來沒有多久,就又要剝奪齊國公近親的兵權似乎有些太過猖狂。
於是三大黨的黨魁就輪番去齊國公府求見,所圖無非是想和齊國公取得諒解,希望齊國公鬆口同意他的這位妻甥能夠先挪挪位置,在這個風聲一天緊似一天的時候先去其他崗位效力——諸位黨派領袖都打算同意齊國公的任何要求,只要他同意李軍長離開軍隊不再那一切都好商量。
但是齊國公顯然不像和他們商量,無論幾位黨魁如何輪番求見,齊國公就是說什麼也不見。隨著更多對黃池不利的訊息傳來——最後連許平都復活了,民眾的憤怒開始從軍方轉向制憲會議,媒體也開始指責制憲會議的大夫們眼睜睜地看著南明的年輕人去送死。
事情發展到火燒眉毛的地步,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制憲會議的大部分議員們把心一橫,賭齊國公還是不會發飆,連夜起草併發布了對陸軍部措辭強烈的譴責宣告,向選民們保證一定會嚴查陸軍部,追究他們工作低效和草芥士兵生命的原因,還保證一定會嚴懲不貸,給選民們一個交代。
陸軍部在得知譴責決議幾乎全票透過後,也知道大事不妙,陸軍部的高官們這幾天同樣去苦苦哀求過齊國公的門房,希望能夠得到指示——如果沒有明示那暗示也好。但他們同樣一無所後,和大夫們一般無二地吃飽了閉門羹。
和那些大夫們一樣,陸軍部現在是顧得了初一顧不了十五,齊國公會不會暴怒那是以後的事情,但是現在不給制憲會議個交代大夥兒轉眼就會烏紗不保。為了向制憲會議證明自己既是工作高效而且也絕無草芥士兵生命的意圖,陸軍部立刻釋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調查報告,把李軍長和十三、十四師的兩位副師長罵了個狗血噴頭,並宣佈立刻革去他們一切軍中職務。
幾乎是同一時刻,陸軍部還下令把第十三師轉隸給第六軍,這個安排傳到淳化時讓易猛感到非常滿意,他並不知道李軍長最後是不是真能靠他那位神通廣大的姨夫逃脫懲罰,但是即使他最後依舊無事,易猛也不再是他的手下了。
在這次事件的最後,真正救了陸軍部一命的反倒是他們的老冤家海軍部,在南明媒體群情激憤的時候,臨時海軍部突然得意洋洋地宣佈他們攻陷了山東的重要港口——登州。
上次空軍在媒體上出的風頭讓海軍部很眼紅,因此他們早就準備好了各種有關鐵甲艦的資料,還專門請來畫家為鐵甲艦做畫,畫了很多威風凜凜,絕對比實物看上去要威猛得的多的鐵甲艦外貌圖。在向制憲會議通報大捷的訊息後,海軍部立刻召開記者招待會,海軍部部長親自上陣,向記者們大肆吹噓海軍這一勝利的偉大意義,並請媒體注意是海軍首先殺入山東,最後當然也沒有忘記介紹他們的明星武器——鐵甲艦。
不過這次南明的記者們顯得謹慎得多,他們並沒有如同海軍部期盼的那般立刻為王師殺入山東而歡呼,而是紛紛詢問這個訊息的真假,以及海軍是否會放棄這個據點等,還有記者提出要求到登州親眼去看一看,顯然黃池之戰導致這些記者都對海軍部的信用也產生的懷疑。海軍部宣稱王師會守土不失,而且他們很歡迎記者前去山東,大明海軍會護送他們親眼去看一看收復的山東領土。
明軍反攻山東的訊息,總算是給尷尬不已的制憲會議和陸軍部稍稍解圍,對此感激不已的制憲會議慷慨地同意了給海軍再撥款修新的鐵甲艦(當然不是海軍部最初的那種超級豪華版,制憲會議同意再修兩條規模差不多的,同樣也得采用多層包鋼板防護模式,這樣花費可以少點。),陸軍部罕見地沒有反對這個提案。至於這次登州之戰的英雄,先是親自指揮鐵甲艦一次又一次在順軍堡壘前幾十米下錨,把近三百磅的大炮頂著對方壘牆轟;後來又帶領陸戰隊登陸,一舉奪取港口的雙料英雄施天羽,也會回到福建來向制憲會議親自報告這次大捷的全過程。
在施天羽踏上歸程的時候,黃乃明也離開江西大軍返回福建,回家拜見了父親後,黃乃明一張口就是要人:“父親,孩兒想把賀飛虎、唐德生和易猛調去江西。”想了一想後,黃乃明補充道:“陳偉我也要。”
“哦?”黃石顯得有點奇怪:“為什麼?”
黃乃明很不理解為什麼父親會顯得奇怪,看完黃池之戰的經過後他也是倒盡了胃口,再想到身邊人對自己這個表哥軍事才能的極力讚揚黃乃明就感到一陣陣心虛,甚至快要到了不寒而慄的地步了:“孩兒得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幫忙啊。”
[記住網址 . 三五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