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南接潼川府路,東接大宋夔州路。是三國的接壤地帶。
若是往常,這樣的地方往往都應該三不管的地方。只現在因為大宋勢大且頗為強勢,是以並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眼下,這三國接壤處有些出乎意料的平靜。
鄭益杭、杜滸兩人率著天勇、天猛兩軍坐鎮達州有些時日,但始終都沒有半點欺進新宋的意思,更不會去覬覦西夏的邊疆。
曲如劍、赫連城兩人剛到邊疆,便就在邊疆處開始安營紮寨起來。
兩軍共計八萬餘人,可謂陣勢浩蕩,但實際上,真正屬於赫連城和曲如劍麾下的將士卻不過三萬餘人。
其餘有五萬之眾,全是臨洮、鳳翔兩路內的守軍。
當初赫連城往利州東路,經過鳳翔、臨洮時,李秀淑下旨幫他抽調了兩路內半數守軍。
而這臨洮、鳳翔兩路的守軍,到底會不會聽赫連城、曲如劍的將令,那顯然是很難說的事情。
畢竟當初這兩路的總管跟著龐紅光投西夏,他們的立場本就很值得可疑。
赫連城、曲如劍兩人其實是時刻都是處在危機四伏的境地下。而這種危險,可能在剛剛開戰時便會爆發出來。
這大概也是他們兩人為何始終都只是不急不緩,並未顯得那麼急切想要覆滅新宋的理由。
他們心中也是有數的。
當然,他們同時也是在等利州東路和利州西路兩路境內的援軍趕到。
在分別見龐紅光和賈峰華時,他們就已經代為傳達女帝的聖旨。只龐紅光、賈峰華無疑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整軍前來。
赫連城、曲如劍兩人說不得還要在這新宋、西夏邊疆等些時日。
只是,他們在剛剛到得邊疆時,便就差人往大宋夔州路境內去了,往達州。
到這日,這些信差便趕到達州通川城內。共十餘騎,並未穿著軍服,只是做江湖人打扮。
這些人,都是赫連城所率的國都禁軍中的好手。
到通川城下,他們如同尋常江湖人那般下馬牽馬步行。進城,並不流連城內繁華景簇,只直向著通川府衙而去。
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鄭益杭和杜滸兩人所率的大軍在哪裡。
通川城未必能容得下兩萬禁軍,很可能杜滸和鄭益杭兩人只是率軍駐紮在城外都說不準。他們自然不可能到處去打聽詢問。
這很可能會被當成敵國探報抓起來的。
現在大宋的情報處和天網可不是擺設。真要被抓起來,他們即便能夠自證身份,也會耽誤軍機。
在這種情況下,直往府衙無疑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到府衙外,十餘人都被府衙軍卒攔住。
為首之人拱手說道:“我等乃是西夏軍卒,攜密信而來,煩請通報知州大人。”
通川城是達州府城,達州知州自然就坐鎮在通川城府衙內。
府衙軍卒們微怔。
通川雖地處邊疆,但他們尋常時候還是很少見到有西夏人來尋知州大人的。軍中來人更是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