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許久,雷少軒心頭依然迴盪著那篇生命祭文:爾濁世螻蟻,為命而掙扎,卻殤於其義,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生求生,為義求死,無憾矣,哀愁悲苦,喜樂笑歡,皆為塵土。憐我活人,憂患何其深,當奮力拼搏,一時消沉,永墮沉淪......
雷少軒不再有怨恨——對母親、對命運甚至對自己的怨恨。
生命如風般脆弱,瞬間凋零,任何哀嘆、彷徨、哀怨,都是對生命的輕視與褻瀆,只有努力掙扎,竭力前行。
雷少軒覺得心頭慢慢溫暖起來,全身慢慢充滿了力量。
天,飄起了風雪,胡友德揹著雷少軒,與眾人消失在迷迷茫茫的風雪中。
......
多年後,茶馬古道愈發熱鬧起來。古道凶地之一的宏覺寺,變成了一處香火鼎盛的佛地。
傳聞曾經有一個道士和一個和尚,從宏覺寺中抬出幾十具棺材,擺了多日的道場,唸了好多日佛經,超度亡魂。
最終,道士和和尚將棺材埋於寺院後山,一一銘記死者姓名籍貫,此外,和尚還特地送十幾口棺材回了北魏某地。
之後據說和尚前往佛國,歷盡千辛萬苦,數年後取回佛經,重建宏覺寺。
宏覺寺香火日盛,天健二年,宏覺寺被賜封為大慈宏覺寺,和尚奉為護國帝師。
宏覺寺憐憫世人,但凡有大災、大疫,皆開寺門,救苦救難,不取分文。不過宏覺寺還有規矩,接受救助之人,日後若有能力,須往後山栽一株桃樹。
對這個奇怪的規定,眾人都不解之。
有謠傳說,和尚年少未出家之時,曾與一女子相戀,常常於一處桃林相會,卻因家貧被女子父母棒打鴛鴦。和尚為了紀念戀人,因而於寺後栽種桃林。
然而,曾有仙人路過桃林,空中看罷搖搖頭,道:“這哪裡是什麼幽會之所?分明是幽冥之路,為超度孤魂野鬼,送歸輪迴之捷徑。世人愚鈍,不解其憂,只謂何求。只是這幽冥路,陰煞地,顯於俗世,所種凡桃無力鎮壓陰氣,難免誤傷誤入之人。陰氣入體,百病纏身,如此一來,原本是好事卻變成壞事了。”
於是仙人隨手扔出一顆桃核。
桃核落地,轉眼間桃核裂開,發芽,長出一株蒼翠欲滴的小桃樹。
此桃樹發芽瞬間,桃林無風而搖曳,似萬桃拜服,桃林如沐春風,陰煞氣一掃而空。
事畢,仙人卻惡作劇一般,在最大一株桃樹寫下了一段話:
憑風淚灑桃紅樹,咫尺天涯路。昨霄相擁,天太忍,未白頭已被春風妒,從此陌路。
桃千種,寄情無數,何日殘軀赴幽冥,永相聚。
——宏覺寺澄觀題。
和尚聽到此事,哭笑不得,無從解釋,卻更坐實了和尚戀情傳聞,更引得無數痴男怨女同情和羨慕。
之後宏覺寺周圍逐漸成為城市,桃林倒真成了無數情人幽會浪漫之地。
道士似有所悟,雖得千年雷擊桃木,卻不甚重視,更注重己修,亦重濟窮扶困,遊歷天下。
據說此道士,為解瘟疫,不惜己身,曾試嘗百草,幾次誤中毒,幾近瀕死,終得金方,活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