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象羅漢
第七位是騎象羅漢,騎象羅漢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
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
第八位是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原現是一名獵人,因為學佛,所以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伐闍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是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Vajraputra 的音譯。
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 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 ?”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儘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第九位是開心羅漢,開心羅漢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所以就叫做開心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
開心見佛、各顯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無窮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說也奇怪,他開啟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探手羅漢
第十位是探手羅漢,探手羅漢是一個路邊生,因打坐完經常把手舉起伸懶腰,所以叫探手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沉思羅漢
第十一位是沉思羅漢,沉思羅漢是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居首位。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密行)修為著名。
挖耳羅漢
第十二位是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所以稱挖耳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
閒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所謂六根清淨,耳根清淨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