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567 雲種菜

而陳鍵鋒解決了有機介質的難題,這就解決了那幾種蔬菜,和根莖類作物的溫室栽培問題。

至於說自動控制系統,這個就更厲害了。

說白了,就是需要感測器,來感知溫室內的溫度,以及空氣裡面二氧化碳的濃度。

然後來控制是否開窗通風,或者補強二氧化碳等問題。

以前咱們在這方面,那就是弱項。

而在這方面,技術最強的自然是米國人。

可如果花錢從米國進口,那就要花一大筆錢,還好咱們這邊人工比較便宜。

所以咱們就採用人工監控的方法,倒也能湊合用。

不過使用人工也並不能完全的解決問題。

米國人搞得自動監控系統,可不僅僅是監控溫室內的溫度,以及空氣流通的問題。

主要要是監控溫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等問題。

當溫室內二氧化碳溫度不夠的時候,人家可不僅僅是用開窗通風的手段。

人家還會用上補碳的手段,就是補充溫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從而保證植物能夠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以此來保證農作物的口感非常的豐富。

而我們這邊使用人工的辦法,就比較簡單粗暴了。

就是開窗通風,加大空氣流動。

可這樣做雖然能夠讓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但卻不能保證高到農作物能夠吸收的最大值。

要知道米國人做過一個實驗,農作物沒合成1克的有機物,那可是需要1。6克的二氧化碳才能完成的。

可是普通空氣裡二氧化碳的濃度,根本就達不到滿足一整個溫室內農作物完成最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量值。

那麼為了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要最大量的二氧化碳。

大棚的經營者,就需要進行人工的二氧化碳補充。

一般來講,有三種辦法可以用來補充大棚裡的二氧化碳。

第一種就是使用顆粒有機氣肥,就是顆粒狀的化學物質,施加在農作物根部,按距離施放。

第二種就是採用化學反應的辦法,利用稀硫酸和碳酸氫銨等化學物質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第三種就比較簡單粗暴,就是燃燒有機物,比如煤炭,汽油等物質,產生二氧化碳。

這也是一般大棚種植,經常會採用的三種補充二氧化碳的辦法。

不過在我國農村,一般採用焚燒有機物的方式比較多。

而且使用的也都是便宜的燃料,比如秸稈,稻草,枯樹枝等等。

但這樣做的壞處也非常明顯,一來是容易引發火災,二來也會容易造成人的一氧化碳中毒。

三來就是產生的廢氣裡,其他雜質也非常多,容易影響農作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至於高階一點的溫室無土栽培,目前使用化學反應法是最常見的。

不過這裡面也有個難點,那就是不管你怎麼搞,你都要使用稀釋的硫酸作為反應物之一。

可這玩意腐蝕性太強,時間久了,就會對栽培床,和支架等產生氧化腐蝕。

如果不定期檢查,更換,那麼很有可能造成安全隱患。

所以長期使用,也會大大提升種植方面的成本。

而陳鍵鋒對於這一點就非常頭疼,但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而現在肖鋒打算開發二氧化碳氣藏,就可以很好的給他解決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