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是品質,還比有土栽培的高。
因為這種栽培模式,可以完全杜絕病蟲害,也不用擔心野草的問題。
另外就是,在配上一套二氧化碳監控補充系統,只要保證生菜能夠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那生菜的口感,就根本不是普通的蔬菜大棚裡種的生菜能比的。
而另外一種模式,就是介質栽培的模式了。
這種模式主要適用於,根莖類和掛果類的作物。
比如土豆,紅薯,蘿蔔,又或者是西紅柿,茄子,黃瓜,西葫蘆之類的作物。
因為是果實型農作物,果實的分量比較重,所以這種作物一般根莖比較發達。
甚至有些作物的果實就是根莖,所以採用水系栽培的辦法就不太合適。
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介質栽培的辦法。
說白了,就是製作出一種合適的營養基質,把作物種植進去。
而在這方面,荷蘭可是專家。
不過他們最初發展這種技術,並不是為了重視蔬菜,而是為了種植鬱金香……
無語吧……
而他們採用的基質是岩棉,不過後來因為岩棉難以降解,不能回收再利用等問題。
大量使用過後的岩棉,在荷蘭一度成為了生態公害。
政府為了處理這種公害,也是想盡了辦法,最後他們的溫室栽培鬱金香計劃,也就戛然而止了。
不過這種介質栽培技術,卻給了日本人很大的啟發。
日本人有撿回去從新開發利用了起來,不過相對於荷蘭人,日本人對介質進行了改進。
採用的都是腐殖土。
說白了,就是用森林裡的樹枝,樹葉,枯草等等漚爛發酵後得到的一種有機物質。
當年日本人,曾經掠奪性的從我國大量進口這種林區出產的腐殖土。
而我們也並不明白,日本人要這些爛泥做什麼,反而還為了能把爛泥買上高價而沾沾自喜過。
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我們再把黃金當土來賣。
日本人用這種介質,來搞無土栽培,而用過之後的介質,人家直接丟進山林裡。
還能繼續給他們的山林,提供營養物質。
反觀我們這邊,當年大興安嶺一帶,差點因此,遭遇生態毀滅之災。
山林的自然環境,被極度破壞,這一點都不誇張。
而且在長江沿線諸多山林多的省份,也有很多山區的生態環境,因為腐殖土被大量開採,而遭遇了嚴重破壞。
因為有些人為了能夠得到這種腐殖土,甚至還會放火燒山,因為草炭土會更值錢。
這樣一來,就頻頻引發山火。
所以從2009年開始,我國就專門制定了法律,禁止草炭土,和腐殖土的出口。
而肖鋒他們之所以會給這陳鍵鋒的神農公司投資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傢伙研發出了一套獨門的有機介質。
而他這個有機介質就非常有意思了,採用的主要原材料,居然是現在農民們最頭疼的秸稈。
前些年的時候,農民們種地之後剩下的秸稈,一般都是就地焚燒,然後翻地深埋到地下。
可是最近幾年,因為某些專家呼籲,說燒秸稈會嚴重汙染空氣。
所以全國各地都已經研究焚燒秸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