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看看西方世界是怎麼發展的?
整個歐洲的近代史,那就是一部戰爭史,從一五几几年,一直打到了一八几几年。
三百多年的時間一直在打仗,而在打仗的過程中,歐洲各國的文明技術則是不斷的在流通交流。
正是這種互相交流,溝通,促進,融合,才奠定了現代西方科學發展的根基。
就比如當年被蒙古大軍打的猶如傷家之犬的伏爾加大公國,當時就是一個小城邦。
可就是靠著和西歐地區的不斷交流,戰爭,到十八世紀的時候,人家就成了世界憲兵。
成了地盤最大的世界強國……
哪怕是號稱歐洲病夫的奧斯曼帝國,那在一戰之前,也是實打實的歐亞地區的強國。
也沒像後來我大清那樣完全與世界脫節,頻頻被打的割地賠款…
在反觀我們,因為這幫狗屁文人的存在,他們就始終想把老百姓給束縛到土地上。
也根本不允許有什麼科學創新,就一直推崇他們最喜歡的小農社會的模式。
所以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咱們都一直是農業社會的結構,和全世界基本都已經脫節了。
哪怕是到了現代,這樣的思想,也在嚴重影響著我們社會的發展。
很多人骨子裡,都有著一種做藍領就不如做白領高階的想法,甚至他們都不知道這想法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那麼多的父母,寧可送孩子去讀一個三流大學,也不願意送孩子去工廠呢?
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工廠都沒有一個非常好的工人提拔晉升的體系。
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不管是家長,還是工廠的老闆,又或者是社會,都不認可工人創造的社會價值。
在他們的眼裡,工人就是勞力,哪怕這工人的技藝再高,也一樣就是苦力。
他們的腦子裡,甚至根本就不理解技工這兩個字的含義!
當這種情況變成一種普遍的社會預設的現實的時候,那這個社會就糟糕了。
你就不用再去想什麼大國工匠,不用再去想什麼發明與創新了。
事實上縱觀西方世界的發展史,其實他們的科技創新。
最初其實都是從那些一線工人開始的。
首先你要有在一線工作的工人,然後你要有天賦,一旦某一天你發現了你工作上的某個痛點,然後在想盡辦法解決這個痛點,那來一個發明創造就完成了。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你就要有一個長年累月在一線工作的工人。
可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寧可去街頭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工廠去工作。
還有很多狗屁專家,在電視上天天喊著,要讓年輕人進工廠。
可你們難道不知道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嗎?
你以為年輕人不喜歡,在工廠裡賺安穩錢嗎?
你以為他們真的喜歡在街頭騎著電驢,風裡來雨裡去的給人送外賣嗎?
之所以不願意去工廠,還不是被無良的老闆,和無良的工廠制度給逼的!
先說那些老闆!
有時候肖鋒看著電視上經常會看到某些無良記者,採訪那些長三和珠三地區的老闆。
老闆們一個個在電視鏡頭前哭窮,就是一肚子的無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