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五章 合作社的具體規劃

“亞東,別說胡話了,鴨子可以每家每戶少養點,田地還是要種的,不然我們吃啥?退一萬步說,每年還得交上交呢。”田叔笑著說道。

“是啊,也只能這麼辦了。”

很多鄉親們紛紛點頭,認為也只能小打小鬧。

不過即便是少養,一家養個十隻,平均一隻鴨子賺一塊錢,也有十塊,而鴨子三四個月就能長大,一年至少能養兩撥,也能有個二十塊的收入。

二十塊錢,這年頭能供一個孩子上一年學,總歸也不少。

“大家靜一靜,太別急,讓我一次性把話說完。”

李亞東笑了笑,鄉親們能想到的這些問題,難道他會沒考慮?

眾人聽他這麼一說,紛紛安靜下來,想聽聽這有大學問的留學生,能有什麼好主意。

“我說不種田,當然不是說讓大家餓肚子,因為在我看來,將田地用於種植水稻、種蔬菜,經濟產值太低。”

要知道他們這裡地處長江中下游,可謂真正的魚米之鄉,農村人每家每戶都種水稻,眼下又是一九八八年,不像過去,吃不飽穿不暖,自從七十年代末,國家實行聯產承包制以後,農民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也大幅提升,現在每家每戶年終還能有些餘糧。

所以大米在他們這裡,真的不算什麼稀奇東西。

而不稀奇,也就意味著廉價。

“叔,問個問題。”說到這裡,李亞東扭頭望向旁邊的方駝子。

“你說。”方駝子笑了笑。

“咱們村平均一畝水稻,能收穫多少糧食?”

“現在要比以前多得多。”方駝子呵呵一笑,“我們現在種的是雜交水稻,畝產能有一百五六十公斤的樣子。”

我去……才這麼點?

李亞東楞了一下,比他想象中的還少,袁院士這個年代應該已經有所創舉,他原本猜測至少能有個三四百公斤。

當然,他也就是個門外漢,胡亂瞎猜,因為猶記得日後的水稻畝產可以達到一千多公斤。

看看方駝子一臉得意的模樣,以前的畝產只怕得打個半折,也真是替中國人的肚子捏了把汗。

“好了,我算它兩百公斤,也就是四百斤。目前糧食的價格應該是兩塊出頭一斤吧,那也就是說,一畝水稻,它的單季產值是八百多塊錢的樣子。”

底下眾人雖然豎起耳朵認真聽著,但都顯得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養鴨子的事情上,扯到糧食產量上面。

“那大家知道……一畝水塘,如果用心養殖的話,一年可以出多少斤魚嗎?”

此話題一丟擲來,眾人面面相覷,村裡雖然有兩口水塘不假,但絕對沒有用心養殖,原因很簡單,買不起魚苗,也就隨便養養,放個幾尾魚苗,年底有個年肉吃就行。

這時,始終沒有說話的李亞民,開口道:“養得好的話,一兩千斤應該不成問題。”

他生活在縣裡,本身也有些文化,見識自然不是一年到頭不怎麼出門的村民們,可以比擬的。

李亞東看了他大哥一眼,笑了笑,“咱們村要是養魚,沒理由養不好,因為……我們有鴨糞,到時還得悠著點,不能弄太多,不然太肥了容易把魚塘弄黃。”

“是啊!”

聽他這麼一說,有些人大概已經猜到,他在打什麼主意,皆是眼前一亮。

不再種田,改田為塘,魚的產量明顯比莊稼高,而且各個品種的魚類價格一綜合,也不比莊稼便宜。

鴨糞能肥魚塘,魚塘又能養鴨子,似乎剛好形成一個循壞。

“大家應該猜到我的計劃了吧?”

李亞東望向底下露出恍然表情的一眾鄉親們,繼續說道:“你們想的沒錯,我準備把村裡的田地全部改造了,請挖土機過來,全部挖成魚塘。到時佔了各家多少田地,魚塘裡的收益,就按照比例平分。前期的改造費用由合作社出,後期魚塘有了收益,再補回來,不用大家掏一分錢,所得收益合作社也一分不取……”

李亞東說到這裡頓了頓,見鄉親們一個個的眼神明亮,笑著繼續說道:“而且魚的銷路大家也不用愁,合作社這邊會找水產公司合作,保證不愁賣。至於大家的口糧,以及上交,魚塘裡賺的錢買些糧食,肯定是足夠的。你們覺得怎麼樣?”

“那還用說,簡直太好了!”

“是啊,這樣一搞,咱們都成吃商品糧的人了!”

“哈哈……可不是,真是好主意!”

“這麼一看,這個合作社還真是好,早就應該這麼幹了!”

李亞東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贊同。

“你們說哈,這讀書人的腦子就是不一樣,這歪歪扭扭的道道,咱們怎麼就想不通?要早能想通,幾家人合夥把田給挖了,咱們不說請挖土機吧,硬挖也能挖出來,早養魚,不早就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