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田為塘,塘底下養魚,水面上養鴨,這個主意真是好,不用再合計了,就這樣幹吧!”
“是啊,亞東,就這麼幹,我家那幾畝水田平整,不如先挖我家的吧。”
“李老六,就你家那幾畝雜田,哪有我家的好,還是先挖我家的。”
“挖我家的……”
底下村民都有點癲了,以前當成寶貝疙瘩的田地,現在恨不得立馬挖成水塘,就怕合作社不給他們挖。
到時別人時不時往水塘裡挑幾擔鴨糞、割幾把野草,悠閒地不得了,而他們還要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想想都不得勁。
“好了,大家……”
李亞東拍了拍手,示意村民們安靜,“挖魚塘的事情,合作社這邊會同一安排,只要合適挖的田地,你們想留都留不住。”
聽他這麼一說,眾人皆是一臉樂呵,不再爭搶。
倒也有幾戶田地分在半山腰上的人,苦笑不止。
“大家要是沒什麼意見的話,那這事就這樣定了,合作社準備在村裡起個平房,也費不了多少事,等合作社建成後,我大哥將全權負責運營,也不強迫大家,想要加入進來的,到時就簽訂入社協議。”
眾人一聽連連點頭,還有人哈哈大笑道:“誰不參加就是傻子!”
可不是,這樣的好事,跟往他們口袋裡送錢,也沒啥區別。
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假如只為鴨源的話,李亞東完全可以找個地方再建鴨廠,或是等到開年國家政策落實,進一步擴大江中那邊的鴨廠,根本不必如此麻煩。
此舉本質上就是為了把鄉親們都帶上致富路,而對於老李家來說,其實也沒有什麼損失。
更多的,只是給村民們指了條路。
都是左右鄰里,處了一輩子的感情,別光他們家越來越富,而鄉親們還是窮困潦倒,那算怎麼一回事?
……
這無疑是一個歡快年,自從臘月二十八的集體大會開完後,村裡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滋滋的,哪怕家裡什麼年貨都沒置辦的那種,也是一樣。
對,他們現在是窮,但等到合作社建起來後,他們還會窮嗎?
人最怕的就是沒有希望,只要能看見希望,眼前的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哪怕吃著冷飯饅頭,心情也不會太差。
而老李家的一幫人,現在每天都在“上課”。
沒辦法,李亞東註定無法在家裡久待,他就是不想走,胡秀英也得趕他走。
所以,只能將腦袋裡的東西,一點一點的刻進幾個哥姐的腦子裡。
特別是他大哥,這幾天倆兄弟幾乎形影不離,晚上甚至都睡在一張床上,不停探討著合作社的規劃。
當然,還有公司的發展方向。
這兩件事情是相輔相成的,合作社的規模越大、村民們養的鴨越多,便會倒逼著一品鴨脖不斷拓展。
因為不拓展,就無法消化日益增多的鴨源。
別說李亞東,這一點李亞民都心知肚明。
他可不想看著村民們辛辛苦苦養大的鴨子,最後卻賣不出去。
這種情況還是有可能發生的,沒有固定的消化渠道,成千上萬只鴨子一下拋向市場,他們縣城就那麼大,短時間內消化不掉也很正常。
就算可以消化,但貨物過剩,必然造成價格暴跌,很簡單的市場規則,是個人都懂。
所以,在興辦合作社的同時,一品鴨脖的生意也要不斷發展。
……
爆竹聲聲辭舊歲,歡歡喜喜過新年。
臘月三十,除夕夜。
凌晨兩點剛過,寒風陣陣中,老李家一年一度的發財飯,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