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章 何以談仁

“校尉,傷亡太慘烈了,弟兄們有點……”,第二戰打完,呼延贊把全軍隊率以上軍官召集一起,瞭解戰損。

“我曲還剩兩百三十人,傷亡三百一”顏子卿座前一名曲長話語不多,也沒發牢騷,但血淋淋的數字,觸目驚心。

“曲長戰死,全曲還有三百三十人!”顏子卿代表全曲朝呼延贊報道。顏子卿的上官,曲長陳元此戰戰死,眾隊率推顏子卿向呼延贊彙報。顏子卿小隊戰前九十人,此戰損失七個,還有八十三。這個數字一出來,讓眾曲、隊大吃一驚。要知道其他小隊存活人數最多的也就是六十餘人,顏子卿兩戰都衝在最前面,這樣的傷亡,不能不讓人吃驚。

全軍戰前一千一百餘人,兩戰之後,只剩五百六,剛過半數。這個數字擺在眾人面前,誰也受不了,不光呼延贊,眾隊率、曲長全都沒有說話興趣,默默不語。

顏子卿心裡也是一片嘆氣。今日戰死曲長陳元原本是一隊隊率,上一戰曲長嚴雙戰死,幾日前剛升任曲長。升職後還找顏子卿等幾名隊率“以茶代酒”慶賀一番,不想接任不到五天就再次空出職位。十名隊率也只來了六個,呼延讚的帳篷裡,還不到十個人。

感受著沉重的呼吸聲,呼延贊有點壓抑,開導眾人:“無須擔心,大帥說了此戰不會持續太久;眾位所有功績我都具實上報,很快就有封賞;接下來的戰事,應該沒有那麼慘烈……哎”眼見眾人情緒不高,卻也無可奈何,“好了,手下新軍需要安撫,眾位回去後多多用心;幸虧傷兵營那邊有子卿出手,大家少了不少憂慮;下午大帥聚將,點名子卿參加。沒事了,散了吧!——”

“喏!”眾人躬身離開呼延贊大帳。

“顏隊率,兄弟在此提前恭賀了”另一名曲長呼延成朝顏子卿心情複雜。呼延成是呼延贊族人,當年隨呼延贊從軍,混跡多年才升到曲長。顏子卿年齡十七,兩戰結束就要與自己齊平。要說心中不嫉妒那是不可能,但兩戰中顏子卿的表現和傷兵營的傳聞,讓呼延成心裡不平減少許多;再聯想顏子卿身份,這樣的人不升,誰能升?

“顏隊率,回晉陽之後定要擺酒慶祝一番!”其他幾名隊率也是大聲恭喜。前幾天陳元的遭遇讓眾人心有慼慼,以茶代酒的慶祝誰人也莫敢再提,但幾句好話是誰都會說的。像顏子卿這樣的家世,最近的表現,若不半途夭折,將來不定誰靠著誰,提前打好關係,自然是人之常情。

“一定!”軍中胞澤相互請吃,顏子卿再不盡人意也不可能拒絕。尤其是起於微末之時,共同患難的經歷才彌足珍貴。

不出眾人所料,下午方鳴石、伍祐聚帳,主要就是人員升遷、填補空缺的問題。顏子卿在眾目爍爍之下,晉升曲長職位——帥帳之中除站立伍祐身後一名身高八尺的玉面小將外,年齡最小的曲長也在二十七八——顏子卿實在太年輕。

職務晉升不止顏子卿,其他還有數人。最亮眼的是呼延贊,憑藉兩場破陣之功,終於晉升中郎將職位,成為伍祐座下幾名掌軍大將之一。二十年從軍,終於心想事成,呼延贊一張大臉笑的合不攏嘴。

職務晉升可喜,但伍祐也給眾人潑了一盆冷水:兵丁暫時沒有,等回晉陽之後才能補充。因此,顏子卿手下,還是三百三十兵卒,正好頂替陳元,掌握那一曲。

聚將結束眾人拜去,唯有顏子卿被留於賬內。賬內只留下三人,方鳴石、伍祐和玉面小將,小將身份顏子卿也弄明白,姓伍名雲昭,正是底層兵卒們崇拜的戰神,伍祐長子,鬥將第三陣的晉陽第一猛將。

“顏曲長請坐”伍祐滿臉微笑,“我以子卿稱呼可好?”顏子卿還沒來得及取表字顏父就去世,軍中眾人只能以職務或姓名相稱。

“大帥隨意!”顏子卿表情嚴肅坐在下手,伍祐和方鳴石留下自己的原因,不好揣度。

“子卿,對你晉升曲長,有何想法?”伍祐捻著短鬍子笑呵呵跟顏子卿問詢。年輕人,兩戰之下就接連晉升,自然會有驕奢之氣,顏子卿臉上沒有表露,但伍祐相信其內心還是很高興。想想呼延贊方才表情,伍祐就禁不住既好笑又溫馨,因為自己年輕時也有這樣一刻。

“有何想法?”顏子卿真的沒什麼想法,執掌五百人和五千人有何區別?軍役之後就要回雲州,想起剛剛又戰死的幾名顏家子弟,顏子卿哪有什麼思緒去開心。“沒有想法!”

“沒有!——想法?”伍祐不信,看看背後的兒子,再看看方鳴石,“老夫升任曲長那年,二十有六,你比我年輕十歲,沒有想法?”

看伍祐,顏子卿懶得解釋太多。顏家子弟的命是命,其他胞澤的命也是命,命沒了很傷心,但不關伍祐的事;整天把生死掛在嘴裡沒意義,將來照顧好其家人才是正理。“要說想法,一將功成萬骨枯,算不算?”顏子卿話低頭想一想,再抬頭。

伍祐再次摸摸鬍子,話一下子被談死。

“按說以你之功,此戰不夠晉升曲長,但你前幾天在傷兵營的作為,我已記錄在冊,以救人之功、獻救人之策,方為晉升”,方鳴石一臉嚴肅,不似伍祐一般隨和,“我已嚴令任何人以後不得談論‘移天換命術’一說,你,還是太年輕!”

方鳴石頓頓:“既然你願意把你顏家祖傳的‘換血術’獻與陛下,那就這幾天整理成冊,詳細寫來,我隨報捷文書一併獻上。”方鳴石這麼一說,顏子卿頓時明白,這幾天的作為恐怕早映入這位督師的眼中。方鳴石這麼做,顏子卿很理解。這算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和變相的保護,顏子卿沒理由拒絕。

“仁義禮智信?你嘴裡的儒道包含仁義禮智信?這是你的立言?”這個世界雖然也有仁義、禮智,但並沒有化為“五常”。方鳴石嘴裡的立言,乃是儒家之根本:“三不朽”之一,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乃儒門儒生的三個最高標準,或者說一名儒生立世成功必走的“三部曲”,即:修養完美道德品行,建立偉大功業,確立獨到學說。簡單說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

芸芸眾生,滄海一粟,人生在世不過名利二字。利難謀,名更難謀。立德,千年以來儒門學子有幾人敢說自己德行完美?立功,即便創立功業也須由得後人評說。至於立言,人,未死之前,幾人敢說自己能夠立言——孔夫子開萬世師表還是靠門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