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確實如同他們所想的那樣,面對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勢力,東南亞各國聯盟也是壓力山大,身上的擔子不輕。
當貴霜帝國表達了停戰和談的意向之後,雖然說對方明顯在最後還想要坑他們一筆,但是,不得已之下,他們也只能夠捏著鼻子接受了。
東南亞各國之間的經歷,充分闡述了什麼叫做弱小就要捱打。
他們弱小,那麼,就算是對方是主動提出和談的一方,他們卻依舊要承受割地賠款的代價,而並非是作為戰勝方的身份高高在上。
說到底,貴霜帝國雖然不樂意繼續陷於這個戰爭泥潭,但不代表對方就真的沒辦法繼續打下去了,真的就無力繼續和東南亞繼續抗衡下去。
東南亞各國也正是瞭解這一點,這才只能夠被迫做出妥協。
這場仗是發生在東南亞本土之內的,這場仗打的時間越長,他們承受的損失也就越大。
相比之下,還不如咬咬牙,割上一點肉,讓這條狼儘快離開。
而貴霜帝國雖然離開,但這一場大戰,也讓東南亞各國的平衡局勢正式被打破,東南亞原本的三大強國,作為對抗貴霜帝國的主力,在那一場大戰之中,元氣大傷。
也正是因為如此,底下的那些小國不甘寂寞,想要趁這個機會冒出頭來。
尤其是這一切事情之中的始作俑者南楚王朝,是最為不甘寂寞的一個。
這些對抗貴霜帝國的過程之中,南楚王朝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這一場大戰之中,他們的損失也不小。
但是,這一場大戰之中,他們的收穫卻也同樣不小。
原本,東南亞對於南楚是有相當的排斥的,但藉著這一次的東南亞各國聯盟,南楚王朝順理成章的打破了這其中的排斥,和各國建立了各種聯絡,尤其是商業聯絡。
在虞姬的主張之下,南楚將從中原之中帶來的各種技術,包括造紙術,印刷術以及各種文化,傳播向了東南亞各國之內。
當然,並非是無償的傳播,而是有償的傳播。
也正是在這過程之中,依靠這種方式,南楚的國力在這段時間之內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由此,經過了和貴霜帝國的大戰與僵侍之後,東南亞正式開始進入各國混戰階段。
並且,這幾年斷斷續續之下,直到了現在,依舊還沒有分出一個結果。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大晉開啟了南征之戰,決定將東南亞這一塊地方收歸大晉的領導,在現有的基礎之上,讓大晉新增一州,瓊州。
這一戰都還沒有正式開始,但李翔連這一州的名字都起好了,可見,這件事情他只怕已經想了不止一天兩天了。
命令傳下去之後,主力軍團還在調集糧草階段,但是,作為先鋒軍大將的楊素,卻已經領山地悍卒兩萬,先一步出了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