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這塊地方,其中的東南亞三國之一的林邑,原本就和曾經的大漢有著說不清的關係。
故而,在李翔看來,這一塊土地,就是大漢曾經的領土,神聖而不可分割。
雖然因為歷史的一些原因,暫時脫離了一段時間,但是,機會既然已經來臨,那他晉高祖自然是要將這塊土地重新收回來的。
祖宗之土,豈可予與他人?
而為了這一次南征,他一口氣調動了白起的整個益州軍團,調動了足足十萬的兵馬,將一整個益州軍團全部都派遣進了這一戰之中,以白起為主將,楊素為先鋒,走陸路出交州,在命令下達的第一時間,兵發東南亞。
此次征戰所需要的一應物資,由南方各地,一路進行供應。由揚州刺史衛鞅,假節,負責為出征大軍調配南方各州糧草物資。
白起的益州軍團,組成的成分,要麼就是原本晉軍南征北戰的百戰精卒,要麼就是打下了益州和南方之後,徵調而來的南蠻或者是山越人。
這些南蠻和山越人,由於原本的生存環境的問題,他們的身體素質,其實是要比漢人強上不少的。畢竟,身體素質不好的,基本也很難活到成年,尤其是南蠻這一塊,這一點更加顯著。
南蠻,也是最近幾年的時間,這個生存環境才一步步的變好的。
這些人相比各地諸侯的正規軍,之所以有所不如,不是他們的身體素質的原因,而是裝備以及軍事培養上的因素。
但在他們加入晉軍之後,原本欠缺的這些,卻都已經彌補上了。
而且,由於南蠻和山越他們的生存環境,讓這些人天生就擅長山地作戰。在這一點上,就像是北方的草原人天生擅長騎馬作戰一樣,不是後天的培養,可以輕易就趕得上他。
你後天再努力訓練,但又怎麼可能輕易比得上人家數十年如一日,將那種環境當作生存?
故而,光是從兵馬組成來看,益州軍團的起步相當之高。
在大晉的眾多軍團之中,益州軍團的戰鬥力,都是名列前茅的。這是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團,從他們計劃開始組建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目標,就已經將它們定位到了平南一事之上。
要說唯一的問題,也就只是因為其地緣的原因,這支軍團幾乎是一支純步兵軍團,騎兵部隊,只有可憐的五千,而且都是普通騎兵,一個重甲騎士都沒有。
不過,以益州軍團的成分,確實也非常適合東南亞那種環境之中作戰。
東南亞地區,和南方地區一樣,分佈有大量的山林,這種地形,天然上對於騎兵部隊就很不友好,步兵部隊,尤其是山地步兵部隊,才能夠在這裡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而這一路兵馬,除了白起作為主將,楊素作為先鋒之外,下面還包括了苟陳、朱溫、李存璋、符存審、史敬思、史建塘、寇恂、盧俊義、盧象升、李典等眾多名將或者是猛將。
神將級別的高手,這一路兵馬,雖然只有苟陳一人,但以他的實力,李翔怎麼看,神將級高手有他一個人就夠了。畢竟,東南亞那地界,能找出多少猛將?
除了這些人之外,曾經的中原名謀,程昱、苗訓二人,也被派到了白起身邊負責左右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