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本來聽到薛諾說話就知道這小姑娘多半是吳越之地來的,一口的吳儂軟語,即使是普通話都帶著點點嗲音。
而且小姑娘長得嬌嬌俏俏的,很有吳越女子的風範,加上報出來的菜都是江都的名菜,應該是個江都人。
薛諾點的都是江都街頭巷尾都能看到的吃食,常見但能夠做好的絕對不多。
比如蝦籽餃面,其實就是用蝦籽熬湯以後,加上餃面而成的。而餃面的話,就更簡單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餃子和麵條,而是皮薄如紙的餛飩和麵條,不光是餃子不同,面也不是常規的圓面而是扁形,也註定了袁州拉麵手法不同。
待蘇若燕將菜一圈點下來,薛諾的一道菜就做好了,是最容易做的燙乾絲,因為其他都是江都菜,袁州做的也是江都燙乾絲。
沒有做現在廚師會做的簡便的一柱擎天式,而是做的傳統的饅頭式,這個對於廚師的燙功和刀工有著相當高的要求,澆上沸水,一手持盤,一手握住乾絲,將水潷去,再澆上味汁。
稍不注意就會燙傷自己,袁州一開始練習的時候也是受過傷的,不過現在廚藝越來越高深以後,受傷的機會自然越來越少了。
端上來的燙乾絲還冒著一點點熱氣,碧綠的香菜幾根紅辣椒絲,在頂端的位置分外顯眼,白色的乾絲和深色的醬汁色彩分明,看顏值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菜。
一股十分濃郁的豆香味撲鼻而來,把薛諾饞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我來嚐嚐味道。”薛諾深呼吸了一下子香味才拿起筷子打算嘗試一下。
低頭就發現乾絲一根根跟縫衣針差不多粗細,而且根根大小粗細一致,一眼看過去,除了有的擺的形狀不一樣之外,粗細絕對相當。
顧不得驚歎刀工,薛諾直接夾起一筷子就往嘴裡送,本來燙的乾絲,按理來說可能不會那麼入味的,至少薛諾吃過的基本都是外表十分入味的,但是內裡總有點寡淡的感覺。
吃一兩次是吃不出來的,架不住薛諾十分喜歡這道菜,基本在外面吃飯都會點上一道的,吃得多了自然會有些心得的,就跟久病成良醫一個道理。
乾絲一入口,第一感覺就是辛辣鮮香,生薑的辛辣,蝦米的鮮香一瞬間充斥整個口腔,然後是綿軟,爽滑的口感,最後咬進去以後,才發現裡面跟外面一樣的味道,入味做到了極致。
“真好吃,鮮和辛配合得恰到好處,正合我的胃口,不愧是袁老闆做的菜,住在蓉城的人真是太幸福了,想要什麼時候吃袁老闆做的菜都能吃到,實名嫉妒。”薛諾邊吃邊碎碎念。
要是蓉城人知道薛諾的感慨肯定立刻表示,他們也想天天吃,奈何實力不允許,除了地域的便利,就只能更加努力的工作,掙更多小錢錢才可以。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薛諾享受美食的時間,不管是蝦籽餃面,還是其他的獅子頭等菜餚都是非常非常美味的食物,作為一個妹紙第一次不顧形象地想要舔盤子,可想而知,味道是多麼合胃口了。
“下一單是要去義大利拍,但是距離交單的時間還有一個星期,算著我應該可以多在蓉城再呆兩天,完美。”薛諾默默掏出手機將明天的機票改到了兩天後。
作為請假回來的第一次營業,食客們的熱情永遠是十分高漲的。
有些人就是蔫壞蔫壞的,知道拉拉隊的人還沒有回來,不能來吃飯,就直接將點的菜都一股腦的拍照發進了群裡,意圖跟大家一起分享晚餐的快樂。
比如因為急事沒有去成法國看現場的方恆,還有暗戳戳的陳維等等,一個個都是華夏好食客,就怕其他的食客吃不到也看不到,就太慘了。
今天官媒再次發了個訊息——《華夏廚師袁州崛起,預示著華夏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