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跟讀書不同,讀書可以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但做菜不行,它主要是動手能力。
所以袁州的講課都是根據實際的菜色來做講解的,才能更加讓大家明白,更容易從中提煉出一些自己可以用到的方法。
總覺得這裡有什麼地方不太對。
而選擇給大家熱身的就是肉骨茶這個非常常見的食物,其實不管是馬來西亞還是新加坡對於肉骨茶都是情有獨鍾的,而選擇這個食物既是因為它的普遍性,幾乎人人都會做,也是因為之前他給奧培羅的影片就是做的肉骨茶。
有了基礎看起來應該還是不算是很費勁的,從青廚會那幫人身上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要是一下子進展太快,大家會看不懂的。
袁州這次是奔著能夠多培養一些好的廚師出來的想法的,畢竟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飲食文化跟華夏的最為相近,他選擇的時候就十分用心。
“今天我會先做肉骨茶,為了能夠讓大家更為清晰地對比幾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差距,我會做三份肉骨茶,一份新加坡式的,一份馬來西亞式的,還有一份算是我們華夏樣式的,大家可以看看具體的不同。”
聽到袁州一開始就講肉骨茶有的人失望有的是期待,有的人看不出想法,主要是之前已經看過了,雖然覺得並沒有學會,但是還是想要看看新的菜的做法。
這大約是很多人心裡的想法,喜新厭舊,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大家對於袁州是十分尊重的,雖然覺得看肉骨茶好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新意,但是還是睜大了眼睛準備看。
之前看影片的時候他們是真的沒有學會。
袁州倒是不知道下面人還有這麼複雜的心思,他一開始做菜就會集中精神全力以赴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注意到其他的事情,肉骨茶自然是先要處理排骨了。
拿起排骨放到自然流動的水流下方,進行沖洗,跟平常的手法略微不一樣,袁州為了讓排骨的血水可以儘量多的順著水流流走,排骨的傾斜角度,以及拿的方式都是有講究的。
尤其是袁州為了不讓排骨過多的沾染更多他手的氣息更加註意拿捏排骨的分寸。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這句話流傳至今肯定是有其道理的,比如袁州一動手,瞬間剛剛還有些心思各異的人,現在幾乎都沒有雜念了。
因為影片裡看遠不如現場看來得這麼震撼,不止是袁州那如同千錘百煉以後的連貫動作,就是小小的一個拿刀的起勢感覺就十分有含義,那真的是眨眼都覺得是浪費時間。
其實袁州做肉骨茶為了防止廚師們看不懂都是按照之前拍攝影片的方法做的,一步一步十分普通的動作,不管是刀法還是處理手段大多都是大部分廚師會選用的方法,偶爾夾雜著一些習慣性的方式,這些只佔很少一部分,還都不是什麼大動作。
但是下面的廚師們就是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原來加入藥材的順序還有這樣的講究,我得記下來,下來繼續研究研究。”
“斬成這樣的大小是不是要更加入味一點?”
“怎麼感覺炸油條的時候的油溫的掌握似乎在袁主廚手裡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