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寂寥無人。
天州市城南,偏離了主城區,在一處位置相對落破的地處,有著一座老舊庭院聳立。
庭院,鐵柵欄外,有著一道女子站立,在月光下顯露出她異常挺拔的身影。向庭院裡頭看去,寂靜無聲,只有在那乒乓球檯旁的草叢裡,有著三兩聲的蟲吟。
風吹過,庭院裡的樹木輕輕搖曳,瑩白的月光籠罩著整個庭院,加上那悅耳的蟲吟聲,這一幕很是祥和美好。
遲疑了一會,女子縱身一躍,雙手輕而易舉的攀上了圍牆,一個翻越,人無聲無息的便進入了庭院。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乾淨利落,也不過幾秒時間,尋常人可做不到。
蒲公英孤兒院,先前並不叫這個名字,甚至說並沒有名字,只是一對普通夫婦的私人住宅。
夫婦倆是天州市本地人,年輕時因為身體的緣故,一直都未有一兒半女,老來自然也是孤苦伶仃。
膝下雖無子女,但晚年的生活並不用擔憂。早年就已經攢了不少積蓄,加上又是本地人,房產眾多,單是拆遷費就足以令兩人衣食無憂。
本是過著安享晚年的日子,這輩子也就這麼過去了。可當有一天,在夫婦倆的庭院外,趟著一名全身髒亂的小孩時,安逸的生活這才有了改變。
小孩不過是餓暈了,並沒有什麼大礙,夫婦倆將其抱回家,經過一番照料,便如是醒來。孩子不過六七歲,經過一番詢問,才得知她的身份,是一名流浪的孤兒不假。
常常出沒於這附近,晚上就在天橋下休息,白天餓了就上街,在垃圾桶裡尋覓別人吃剩下的食物,整天風餐露宿,有一口沒一口的獨自過活。
瞭解孩子的情況後,夫婦倆見她著實可憐,便有了收養之心,加上兩人本就沒有孩子,正樂得所見。
收養後,夫婦倆待她如親生孩子一般,呵護有加,無微不至。
可是,愛心是會氾濫的,正因為有了第一次,也嘗試到了孩子的樂趣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自那之後,每當看見街上流浪的孩子,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夫婦倆便不能釋懷,就連晚上睡覺都是這些孩子的身影。
於是,很多年過去,這座本該屬於夫婦倆的大庭院,命名為了蒲公英孤兒院,收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孤苦伶仃的孩子。
孤兒院內,正對鐵柵欄的是一處寬闊的庭院平地,有乒乓球檯,滑滑梯,千秋等供孩子們玩的娛樂設施。
而平地後,是一棟兩層樓的樓房,不高,但很長,有著很多的小房間,供人居住。
整個孤兒院,除了這一棟建築外,在其右邊,還有著一棟平房。這是類似於廚房的存在,起先是並沒有的,但因為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了方便這些孩子就餐,就建了這麼一個食堂。
清晨六點多鐘,天剛剛亮,樓房第一層,有客房的門被開啟,隨後便走出了一道身影。
身影是一名女子,身姿挺拔,穿著樸素,一頭長髮隨意的束在身後。面上並沒有女子該有的柔弱,反而如同男子一般,滿是堅毅之色,
不施粉黛的面頰,雖不給人驚豔,但也是極其的精緻,千里挑一,不失為一個美女。
來到庭院中,她先是活動了一下四肢,極為熟練的揮舞著拳頭,壓腿,上下蹲,做著各式各樣的體能訓練,好似一切都習以為常了。
良久作罷,女子這才進了食堂,開始一天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