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燧發鳥銃開始仿製研發,劉衍也將目光放在另外一個技術上,那就是紙殼定裝彈。這可是與燧發槍相輔相成的大殺器,劉衍自然不會放過。
雖然按照譚曉大的說法,燧發鳥銃仿製成功還需要時間,但是紙殼定裝彈卻可以提上日常,這項技術的難度並不大,批次製造之後,即便是使用火繩的鳥銃也能夠列裝使用。
於是第二天,劉衍便將譚曉大叫到了總旗官廳,說起了此事,在詳細的講解了一番之後,劉衍便向譚曉大詢問起來,以現在火器督造處的技術,這定裝紙殼彈是否可以實現量產。
此時大明軍中的鳥銃手在彈藥裝填上是有定製的,比如在戚家軍中,鳥銃手每人就揹著裝有火藥的竹管五十三個,都是定量的。另一個袋中也放著鉛子五十三個。其餘各部明軍之中也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辦法,只是形式不同,效果也大多不盡如人意。
不過能有這樣的辦法,說明此時的明軍已經有了定裝彈藥的技術理念,不過還可以再進一步,便是劉衍想到的紙殼定裝彈了。
那紙殼定裝彈,是將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包於一個長形的紙筒裡面,火藥在後,彈丸在前。鳥銃手在裝填時,需要用嘴咬開紙筒,先倒一些火藥到鳥銃火門內,餘下的火藥連彈丸全塞入銃口就算完成了。
這樣不但保證了槍彈每次射擊的威力基本一致,也可以大大減少火藥的裝填步驟,原本二十多道的步驟,現在只要很少的幾步就可以完成填裝。這讓普通士兵的鳥銃手可以達到一分鐘兩到三發的速度,熟練的鳥銃手,每分鐘射擊四次是沒問題的。
這樣的射速可以讓鳥銃手打出更為密集的彈雨,劉衍相信經過嚴格訓練的鳥銃手,再加上定裝紙殼彈,即便面對建奴騎兵,也可以打出非常好的交換比。
將來與建奴對陣的時候,劉衍便可以用相對低廉卻火力兇悍的鳥銃手,與建奴老兵拼消耗,反正建奴計程車兵都是數年、甚至是十幾年才積累下來的精銳老兵,死一個少一個!而劉衍麾下的鳥銃手則不然,只要鳥銃的產量跟得上,一個月就可以訓練出來,兩個月就可以直接拉上戰場作戰!
當然,用來製作紙殼定裝彈的紙張不能是普通的宣紙,而是有一定硬度,又能隔絕水氣的牛皮紙才行。另外在製作完成的紙殼定裝彈的周身,還要塗抹上油脂,以便在裝填的時候起到潤滑的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彈藥的乾燥。
譚曉大沉思了良久,然後拱手說道:“甲長真是高才,此法確是精妙,可以大大提高我軍鳥銃手的發擊速度。與當年戚將軍定下的規制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甲長的想法還要更進一步。”
不過隨後譚曉大又是臉有難色,說道:“只是如此一來,分藥裝彈需要人手較多,堡內還要專門採購牛皮紙,軍費也要相應的增加了。以目前火器督造處的那些匠工人數,要想批次生產這種紙殼定裝彈的話,屬下怕是人手不足啊。”
劉衍道:“這個你不必擔心,我會調派一些人手給你。另外錢的事情就更不用擔心了,現在咱們大盤堡還不用為銀子的事情發愁。”
現在大盤堡有居民一千多口,其中男子六百多口,婦女五百多口,在人力上可以說還算充足。
於是劉衍盤算了一會兒,說道:“這樣吧,在火器督造處的旁邊再建一個坊間,我會調派老弱男子十五口,壯婦二十口給你,每日你便讓他們分裝彈藥,以後他們的月糧工食也由堡內分發。”
譚曉大臉上露出喜色,如此一來,他就不必擔心人手的問題了。
劉衍強調道:“每一根定裝紙筒的藥量都必須過秤相同,這點上,你要監督好。”
譚曉大道:“大人放心吧,屬下一定會管好的。”
第二天下午的時候,譚曉大便製做出幾根定裝紙筒彈藥的樣品出來,放在一個專門的油包彈藥袋內,拿到堡外試射。先要看一看實際的效果,然後再進行批次生產。
此時不但劉衍來到試射的地方觀看,小旗官王越、小旗官汪博也聞訊趕來,想要看一看這種定裝彈,到底有何妙處。
劉衍先是找來一名鳥銃手,將定裝紙殼彈的用法講解了一番,然後讓其進行試射。
只見那名鳥銃手將鳥銃拿在手中,先將火門開啟,然後抽了一根定裝紙殼彈出來,用牙咬開紙殼彈筒的一端,倒了一些火藥入火門內。再將火門關好,然後將紙筒內的火藥及彈丸一起塞入銃管內,用通條捅好,火繩也早已裝好,至此就完成了射擊的準備!
那名鳥銃手先後試射了幾銃,起初還有些生疏,隨後越打越熟練,圍觀的眾人見狀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這定裝紙殼彈用起來太方便了。
劉衍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按照劉衍的估計,這定裝紙殼彈確是可以大大節省裝填時間,現在這名鳥銃手算是技術比較好的,一分鐘估計可以打三發左右。餘者的鳥銃手,熟練後,每分鐘基本也可以打兩發左右,就算是上了戰場,在各方面情況的影響下,一分鐘打出一發是很輕鬆的。
這還是在鳥銃手訓練不是非常嚴格的情況下,劉衍準備等到火器督造處的產能再大一些,便讓手下的鳥銃手進行飽和程度的實彈訓練,用成堆的彈藥來培養鳥銃手的射速和精度。
到了那時,劉衍有理由相信自己手下的鳥銃手,一定可以做到一分鐘三到四發的竟然射速!
隨後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劉衍吩咐在火器督造處旁又興建一處院子,他也在堡內選了一批老弱與婦女過去幫助譚曉大分制彈藥,這些人以後都可以拿到固定的月糧工食,如果幹得好乾得多的話,同樣也都有獎勵。
此事劉衍便交給小旗官王越來辦,王越滿臉堆笑的答應下來,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將人手招募齊全,又連忙協調了部分修建堡牆的工匠,在火器督造處的旁邊修建院落。
這批新被選中的老弱男丁和婦人都很高興,他們平日家中並不是主要的勞力,眼下卻也可以拿到月糧工食,這讓他們感覺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回到家中說話聲音都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