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北京城。
大明崇禎十七年的初夏,天氣已經非常炎熱了,京城之中的百姓很多人都是赤膊上身在討生活,城外永定河等河流的兩岸,有很多百姓戲水納涼,已經沒有了之前動盪的惶恐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和、安定的氣氛。
這天正午時分,城中天氣炎熱,農事部尚書張耒乘坐馬車來到崇文門內,在等候著什麼人。
沒過多久,農事部屯墾司顧問杜峰便帶著幾個隨從出現,幾人經過城門口守軍的檢查之後,幾人從崇文門入城,杜峰便看到了不遠處的車馬。
杜峰急忙上前,剛走到車馬旁邊,就看到張耒下了車,於是抱拳說道:“哈哈,怎敢勞煩部堂大人親自來接,折煞下官了!”
現在的杜峰久在農事部為官,雖然也常年在田間地頭忙活,但是時間一長,也養成了一些官氣,說起話來也不像以前那樣“老土”了。
張耒笑著說道:“杜大人入京報喜,本官這個農事部尚書自然是臉上有光,當然要在此等候了。”
“哎呀,大人就不要取笑下官了。”
張耒笑著說道:“走,先上車,你先杜大人先與我說一說,一會兒見過閣老,我也好心中有數。”
“敢不從命。”
隨後杜峰也上了馬車,二人乘車一路向午門方向趕去。
沒過多久,張耒、杜峰來到內閣官署,此時劉衍正在正堂上處理公務,江南的事情越發複雜,劉衍正在權衡著是不是向江西、浙江方向增兵了。
同時,劉衍還給四川總兵官秦良玉、副總兵馬祥麟整軍待命。眼下四川的軍改已經進入尾聲,已經成立了松龍營(松潘衛、龍安府)、保夔營(保寧府、夔州府)、成都營(成都府、卭州、雅州、眉州、天全六番招討司、黎州招討司)、順潼營(順慶府、潼川府)等十個駐防營,兵力足有十七萬餘人。
而且其中已經有六個駐防營完成了換裝和整訓,可以說秦良玉手中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任何一支國防軍了。當然,戰力的話,任何一支國防軍都要超過秦良玉的兵馬。
這時張耒和杜峰進入堂內,二人行禮之後,劉衍才抬起頭看了過去,放下手中的公文,笑著說道:“來了啊,先坐吧。”
“謝閣老。”
二人落座之後,劉衍笑著問道:“前段時間聽張尚書緹提起,杜顧問要進京向本公稟報番薯的推廣之事?”
杜峰起身抱拳說道:“正是。”
“呵呵,那就說說吧,本公也很想知道番薯的種植情況。”
如今大明各地新政逐步落實,各地的耕地面積都大幅增加,劉衍急需一種番薯這樣的高產作物大面積推廣種植,以增加全國的糧食產量。
杜峰隨即開始了稟報。
如今番薯已經在山東、北直隸全境推廣種植了,從去年到今年,光是山東和北直隸的番薯產量就已經有八十多萬石,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儲備。
“閣老有所不知,現在制約番薯產量的因素,並不是耕地面積不足,也不是推廣不力,而是番薯的秧苗數量不夠。”
“現在下官已經組織了大量的人手,在各地挑選了大量的番薯秧苗作為種子使用,預估可以供二十多萬畝耕地種植。但是這些面積放在北直隸和山東各地,也並不算多,更不用說在全國範圍推廣了。”
劉衍點了點頭,說道:“番薯產量高,在全國推廣是必須的。所以農事部要選出部分秧苗,先在河南、四川、山西、陝西、湖廣等地推廣。在這些地方推廣的秧苗不需要多,但是範圍要廣,每個地方都可以試種一點,先讓各地的百姓知道有番薯這種高產的作物,為後續大範圍的推廣種植打下基礎。”
杜峰一一記下,說道:“閣老所言非常在理,下官也是這樣認為的,回去之後,下官便組織人手開始幹,先給各地送去部分秧苗推廣。”
如今農事部在山東青州府城設立了屯墾司的試驗田基地,這處試驗田基地是番薯最大的秧苗培育基地,也是改良番薯品質、研究種植技術的基地。
杜峰作為屯墾司的顧問,專門負責番薯的推廣,平日裡就在青州府城停駐,負責試驗田基地的相關事務。
劉衍點了點頭,隨後又問了農事部尚書張耒幾個問題,諸如今年春耕的情況如何,今年各地的雨水如何,各地的水利設施修建得如何等等。
這些資料都在張耒的腦子裡記著,此時也是一一作答。
“今年春耕進展順利,各地的農田大多已經復耕,只是山西、陝西、河南三地因為流賊肆虐,各地的破壞程度都很大,所以需要時間恢復,目前還有不少耕地處於荒蕪的狀態。”
“……今年自開春以來,根據各地的奏報,總體上來說,長江以北的雨水還是很少,西北各省都處於乾旱狀態,只是目前農事部已經花費數百萬銀幣在各地興修水利,旱災的程度還很低,還不至於絕收,不過今年陝西、山西、河南三地的收成,歉收已經是定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