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又是一年。
到了崇禎十八年正月,北京城內外一片祥和,天子腳下的官民百姓都在準備渡過一個難得的安寧春節。
歷史上,崇禎年號只延續到了十七年,因為崇禎十七年正是甲申國難之年,隨著清軍入關,崇禎年號便被廢除。所以按照歷史上的記載,崇禎十八年應該稱為順治二年才對。
也正是這一年,發生了許多震驚後世的大事。
先是清兵韃子攻破潼關,攻陷大順都城長安,李自成被迫退出關中。五月初,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時,李自成率輕騎二十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姜大眼殺死,大順政權覆亡,叱吒風雲十八年,僅在北京做了一天皇帝的闖王李自成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隨後清兵開始對大明子民進行了血腥屠戮,據各種史料記載,自崇禎十七年甲申國難之後,僅僅六年的時間裡,清兵殺大明子民至少在五千萬以上,規模較大的屠殺就涉及二十多座城市,僅順治二年這一年,就有揚州、嘉定、嘉興、江陰、崑山、常熟等數次大的殺戮,造成血流成河、積骨如山,屍體投河使河水斷流的慘景。
其中以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為最慘烈。歷史上1645年4月25日,揚州城破,史可法拒絕投降壯烈殉國,清軍統帥多鐸下令屠城,清兵十日不封刀,把揚州城變成一座血城,揚州內外八十萬百姓慘遭屠戮。
1645年夏,清軍攻破嘉定,三次屠城。期初清軍頒佈剃髮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在鄉紳侯峒率領下抗清,嘉定城破後,清吳淞總兵李成棟下令屠城,三萬多人遇害;後朱瑛率眾展再次展開反清鬥爭,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及官吏,李成棟又領軍殺回進行二次屠城;二十多天後,吳之番將軍率餘部三度抗擊清軍,李成棟整軍反撲,將吳的數百士兵砍殺殆盡,並進行第三次屠城,造成恐怖的“嘉定三屠”,共屠城中百姓十萬人左右。
這種種的慘狀,實在難以贅述,可以說這段歷史的每一個字,都侵染著華夏百姓的鮮血,堆積著數以千萬計的累累白骨!
所幸的是,因為劉衍的到來,至少在這個時空,這段慘痛的歷史並沒有發生,如今滿清韃子正在遼東龜縮,而大明則是以驚人的速度重新繁榮了起來。
熱鬧非凡的春節剛過,劉衍便召集了內閣各部尚書,先是向眾人拜年,隨即便開始部署今年一年的政務總綱。
各部尚書都是聽得聚精會神,如今的大明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新政已經在大明各省全面落實,軍改之策和義務兵制也基本落實完成,只剩下福建還在推行之中,劉衍已經表示會在開春之後率部前往福建“視察”,到時候估計便會與鄭芝龍商談整編鄭軍的相關事宜。
有了新政和軍改、義務兵制的打底,大明朝廷的歲入數額不斷增加,各地都恢復了生機,哪怕的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被流賊大軍禍害得厲害的省份,如今也恢復了不少的元氣。
各地的商賈大興,各地農田也被重新分配到位,大明官場吏治得到了徹底的治理,就連各地的藩王都老實了許多,朝廷還在新政中加入了削減藩王供應的條款,各地藩王也沒有鬧出什麼水花。
劉衍甚至還聽說德王朱由櫟主動出面賑濟困苦百姓,山東巡撫顏繼祖向朝廷為其表奏的訊息,可見大環境改變之後,那些藩王也會“與時俱進”的。
“下一個議題,便是開礦禁!”
眾人聞言都是吃了一驚,只有裝備部尚書荀景雲和國防部尚書田輝敘心中大喜,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
大明的礦禁之策由來已久,比較著名的事件便是萬曆朝的礦監事件,當初萬曆帝使用太監到各地去開礦,並且收取礦稅,引起了很大的動盪。
一般來說,金、銀、銅、鐵這類的礦,在鹽鐵官營之後,歷朝歷代的朝廷都是不允許私人開採的,百姓如果想開採,一切行為就會被納入政府的嚴密管控下,由私變公。
而且開礦容易聚集大量的青壯男子,開礦者之間互相爭奪礦產,容易釀出事來,礦工礦徒歷代爆發起義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民間開礦一般監管的比較嚴。
而在此之前,對民間開礦國家是不咋管的,因此發家致富的人很多,比如郭縱:“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還有巴清:“而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丹穴即為硃砂礦。依靠開礦、冶鐵發家的例子還有很多。
大明前期是不重視也不主張開礦的,所以明初全國各地開礦較少,而後等到明成祖時期,朝廷雖然還是不支援開礦,但是礦禁已松,到了明代中期朝廷開始重視並廣泛開採,礦稅大興。
不過此時雖然民間可以開採,但是課稅重,後期還因為礦稅的事,鬧得雞飛狗跳,朝廷收取礦稅更是被當時的東林黨人說成是與民爭利,隨即便帶頭攻訐朝廷、抵制礦稅。
可是那些東林黨人背地裡卻有不少人在偷偷開礦,一面不讓朝廷收礦稅,一面自己暗地裡賺了個盆滿缽滿,將無恥之徒演繹得淋漓盡致。
言歸正傳,此番劉衍準備開礦禁,當然不是直接放開,任由民間自行開礦,而是要制定詳細的管理法度,有條件、有限度的開放礦禁,以增加各種礦藏的產量,增加朝廷的礦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