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津和野的途中,明軍各部抱成一團,各部之間相距的距離都不太遠,以防止被日軍其餘各部突襲。
都護苗紹策馬行進在軍中,微微皺眉的看向前方,隨即將副都護盧英找來。
一路上副都護盧英都在後方巡視,此時接到命令,便策馬趕到這邊:“都護,有何事?”
苗紹說道:“大軍全部向前進攻,我擔心我軍後方防備薄弱,會被倭寇突襲得手,所以我想讓副都護率領國防軍第八軍斷後,在主力後方部署,防備倭寇從我軍側後方向來襲,如何?”
盧英說道:“好!都護思慮周全,我這就去國防軍第八軍那邊。”
“好。務必注意保持聯絡。”
“是。”
隨後副都護盧英率領國防軍第八軍各部將士就地停止前進,四萬八千多名將士原地休整了半天之後,才繼續朝著津和野方向前進,只是速度比之前慢了許多。
按照副都護盧英的考量,國防軍第八軍將在主力後方十餘里的位置駐紮佈防。
兩天之後,明軍主力抵達津和野外圍。
苗紹率領主力在距離津和野數里的地方停下,各部將士稍稍休整了一個時辰之後,便開始進行部署。
苗紹以國防軍第六軍為中軍,安東都護府駐防軍各部將士為左翼,山西道駐防軍各部為右翼,大軍完全展開之後,便開始朝著津和野方向壓了過去。
此時,大批的日軍斥候開始出現,並且與明軍各部的夜不收激戰在一起,雙方在二十萬左右的明軍主力陣前往來衝殺,打得很是激烈。
但是整體上日軍的斥候戰力不足,遠不是明軍各部精銳夜不收的對手,一番衝殺之下,日軍的斥候傷亡慘重,不得不紛紛退下。
隨後明軍各部夜不收開始朝著津和野方向衝去,準備在正式開戰之前,將日軍的佈防情況徹底搞清楚。
當日正午時分,苗紹率軍抵達津和野城外。
津和野城建成於日本鎌倉時代,在歷史上的元日戰爭之後,由吉見賴行築城,眼下是津和野藩龜井氏之居城。
只不過此時龜井氏所部兵馬都被整編到了日本第七軍中,估計已經被國防軍第十六軍將士全滅了。
很快,明軍主力抵達城下,隨即開始圍城。
中軍國防軍第六軍在津和野的東面駐守,明軍左翼抵達城南,明軍右翼抵達城北,只留下城西空缺。這也是苗紹的考量,以日軍該部的兵力和戰力,苗紹不願意徹底圍城與之死戰,那樣即便能夠保證穩贏,各部的傷亡也會很大,會嚴重影響後續的對日作戰。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三面猛攻重創日軍,留下一面讓日軍可以逃跑,苗紹自己率軍隨後追擊掩殺。
在明軍各部調動佈防的同時,各部的夜不收也將探查到的情況彙集到了一起。
此時津和野城內外的日軍旗號有日本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按照日本新式編制,一個軍五萬人來計算,此時津和野城駐紮了十五萬日軍。
按照各部夜不收探查到的日軍旗號部署,此時日本第一軍駐紮在津和野城內,日本第二軍駐紮在城東的防禦工事內,日本第三軍則駐紮在城北的防禦工事內。
顯然對於這些倭寇來講,他們預料的明軍來襲方向,應該就是東面和北面了,所以只是加強了這兩面的兵力部署。
“用十五萬大軍作為誘餌,吸引我軍來攻,倭寇下的本錢還真大啊,就不知道這一戰是誰吃誰了!”
苗紹心中暗暗想著,隨即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中軍與山西道各部佯攻牽制倭寇兵力,安東都護府各部不惜代價猛攻破城!”
既然津和野城的南面防禦薄弱,那便從這裡攻進去好了。
明軍各部相繼接到命令,軍中內外號角連連、旌旗招展,各部列陣完畢的將士開始朝著津和野城壓了上去,各部配屬的火炮也全部部署到陣前,開始緩緩移動,調整距離準備轟擊。
苗紹所部主力裝備的火炮數量,足有將近四千門,這樣恐怖的數量,已經完全碾壓城內日軍所裝備的火炮數量了。
就在明軍主力進行攻城準備的同時,城中日軍左翼的臨時主將,也是日本第一軍主將永井尚政眉頭緊鎖的望著城外,特別是明軍那數不清的火炮,更是讓永井尚政憂心忡忡。
日軍各部即便經過了改革,但是各部裝備的火炮數量也遠不及明軍,目前津和野城中的火炮只有一千多門,這還是日軍三個軍,以及津和野原有火炮數量的總和。
“真不知道明國究竟是用了什麼辦法,才能夠鑄造出這麼多的大銃國崩!”
就在永井尚政心中感慨的同時,在津和野城東面駐防的第二軍主將內藤忠重,以及在津和野城北面駐防的第三軍主將三浦政嗣,此時都是緊張了起來,遠處明軍的大量火炮已經部署完畢,還有那帶著天下第一氣勢的軍陣,都給二人帶來了巨大的壓迫感。